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2022/5/8 11:01:00 进化岛

     ▲ 点击上方“进化岛”关注公众号

    

     口述 / 刘润 主笔 / 婧娴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513篇原创文章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一整个地球。中学物理老师介绍杠杆时,都会这样开场。

     杠杆原理,就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对于阿基米德来说,阻力是地球的重量。如果动力臂足够大于阻力臂,那么理论上他确实可以撬动地球。

     找到合适的支点,让动力臂远大于阻力臂,就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扳倒很大的阻力。

     哪怕你没有倒拔垂杨柳的气势,也可以想办法,四两拨千斤。

     从个人的单打独斗到团队的养成,就像一群人越过重重阻碍的打怪环节。

     赖恩?费瑟斯通豪在《远见》中讲到,职业生涯的头15年,应该是厚植实力。而到了第二个15年,就该大展身手。在此之后,便是如何维持影响。

     每个阶段目标不同,对抗的阻力不同,杠杆也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本文分享自进化岛社群日常分享)

     —1 —

     第一块石头:做有价值的事情。

     岛上有一位年轻的同学,留言提问:

     未来我想要从事摄影行业,现在签了3家摄影平台。但是,单靠我签约的这三家平台,我能够赚到钱吗?

     摄影我不是行家。

     但是,凭借我朴素的价值观认为,收入多少,和签多少平台之间是没有直接关联的。而是看重你的作品价值和影响力。

     至于签约那个平台,只是选择而已。

     不要让平台成为你的桎梏,你的叩门砖和通道,应该永远只是你的作品。

     作品等于能力和选择。能力是硬通货,选择是被看见的一种方法。

     摄影能力,或许有天赋的加持,但一定源于反复的研习。能力的获取没有捷径,唯有多拍、多看、多复盘。这你一定比我专业。

     麦当劳的美食摄影师古力说,他是如何拍一个汉堡套餐的:

     怎么拍才能诱人?

     故意散落在汉堡边上的食材碎屑,应该怎么放?

     汉堡顶盖要歪多少度?

     鸡肉怎么样,看起来像是刚出炉的?

     冰淇淋怎么样才能摆出一种拿到手上不吃掉的话,马上就要化掉滴下来的感觉?

     这些上百上千次的斟酌。

     能力的养成,没有捷径。只能靠一点点地磨出来。

     但是,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只能向效率伸手。

     2013年我坐船去北极点时,同行同船舱有一位摄影师,特别厉害。

     他是拍房地产楼盘的,很专业,很好看。

     地产公司专门用他的照片来做广告。每次都能赚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而且一天之内就能拍完。

     靠这一项就很赚钱。选择贵的需求,是你的第一个支点。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vogue》《Elle》等等顶级杂志的封面摄影师,其实是同一个人。

     因为带着自己过硬作品的摄影师,本就寥寥而已。

     厚植实力。让作品替你发声。

     你的作品真正的价值有多少?

     你的作品有没有跨越时间、空间的隔阂,而被大家熟知?

     ……

     这些,是你的天然杠杆。

     在网上有这样一条评论:

     什么才是摄影师的天花板?

     如果有一天自己不拍了,还能挣钱,那就是摸到天花板了。

     第一块石头,由此撬动。

     —2—

     第二块石头:打破自己的边界。

     于是,你来到了第二块石头面前,发现独自一人,难免形单影只。

     岛上有一位高端留学咨询行业的创业者,留言提问:

     靠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留学品牌,现在需要一个自己的团队。但是一直担心,贸然扩大,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应该如何复制自己?

     谁都希望能像孙悟空一样,拔一根毫毛,吹出几百个自己。

     一个优秀的留学顾问很稀缺。

     就像培养一名名医。5年医学院,3年研究生,2年实习,轮岗,住院,主治,一步步才能慢慢变成独当一面的主任医师。很难,很稀缺。

     可是,医院可以持续运转。

     因为它有一套完整的培养机制,在不影响医院整体运行的情况下,不断培养出好医生。

     因为他有完善的流程,问诊、术前检查、手术主刀、术后缝合、病房护理,各司其职。

     一个人的突出,有可能是老天爷眷顾,有可能是所向睥睨。即便如此,一个人的时间和能力依然有限。

     想要撬开第二块石头,打破个人边界,必须借助杠杆。

     我和你分享3种,团队杠杆、产品杠杆和资本杠杆。

     第一,团队杠杆。

     不一定要完全复制你自己,每个人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但是,工作流程却可以复制。

     一个团队具体到微观细节就是不同的个体。

     每个人的价值不一样,每一个阶段也不一样。

     联系对方学校,写研究计划书,沟通学生和家长,跟进计划书修改,等等这些环节可以拆分出来,把它流程化。

     斗胆举个自己的例子。

     公众号文章,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录音输出观点,再由编辑们整理、主笔撰写。

     从选题诞生,到录制观点,再到编辑写作,最后进入待发布状态,再由责任编辑审核后发稿。

     文章写作,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

     我原来需要至少4小时承包全程,变成了只需20分钟参与部分。

     整整节省了3个半小时的时间。这就是团队杠杆。

     第二,产品杠杆。

     要找到可复制的产品,比如把留学培训变成线上课程。比如借助AI技术把一些常见的咨询问题录入数据库,做到自动回复。

     第三,资本杠杆。

     如果招不到好老师,不妨去投资一些你赏识的、优秀的留学咨询创业者。这也是一种复制。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如何撬开第二块石头?

     用团队、产品或者资本杠杆,复制自己。

     找到克隆自己的诀窍,手握千军万马的实力。

     —3 —

     第三块石头:别让团队玩坏了。

     我最近还遇到了两位同学的提问。

     一位同学说,他发现员工有虚报账单,多拿报销的问题。

     还有一位同学说,他想要激励员工,把营收和奖金挂钩,但是没有考虑到节流。

     在团队里,类似这样“玩坏了”的情况不少。

     这就是第三块石头,团队出现问题了,该怎么纠偏。

     越是这时候,越要谨慎对待,“锱铢必较”。

     对于诚信问题,不容置疑是公司的红线。

     但是,人性贪嗔难以避免。所以,必须从问题的原点出发。

     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比如,扣除奖金,记过,甚至辞退。

     一定要表示出明确的态度,起到严厉的警示作用。

     在是非面前,剥出所有主观情感的因素,用字句严明的规则,树立秩序。

     但是,即使严防也有疏漏。

     公司的诚信管理,决不能是一道马奇诺防线,落到实处,固若金汤,不能有一点可以悄悄绕过去的机会。

     修改报销机制,避免虚报的发生。

     修改招聘机制,找到诚信尽职的人。

     一定要从制度上,补漏洞。

     而节流问题。如果把员工的奖金,单纯和营收挂钩。

     就好像种一棵树,只记得浇水,忘记了施肥、修剪枝叶。

     《科学分钱》的作者卞志汉老师分享过,华为的奖金生成,会均衡考虑营业额、利润和长期目标的达成。

     比如,比如销售带来的营业额奖金,可能达到60%,利润大概决定奖金的40%,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未来奖金账户,那就是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创新等等的奖金。

     一棵树的长成,不但需要眼前的栽培,还要有长远的打算。这长远的打算就含在未来奖金账户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员工的发展,组织的健康,和团队的共赢。

     团队的“玩坏”方式千千万,第三块石头形态可能很狡猾。

     如何才能撬开?堵和疏。

     设计机制堵住漏洞。用管理方法疏导责任意识。

     管理学家玛丽·福列特说,“责任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有数据说,如果一个族群的总人数少于4000人,那么它就无法抵抗外界威胁,很可能会灭绝。

     所以,只有保护族群的安全,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可能就是责任最初被写入基因的由来吧。

     管理者一味鼓励员工追求自己的利益,对组织是不利的。

     而要求员工都应该为了集体主义,也是反人性的。

     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好的管理方法。

     最后的话

     从单打独斗,到并肩作战。

     团队就是一群人一起打怪升级,不断开启新的技能点。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石头,等着撬动。

     最后再斗胆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们的公众号团队,最开始人很少。要日更,好不容易才能凑够一周7篇文章。而且要自己写、自己排。

     一写完就要发。没有冗余,没有库存。

     这个阶段,要撬开的大石头是:产能不够。

     到后来,我们有了更多的伙伴。解决了产能问题,就可以去攻克下一个目标:

     做更多元的内容呈现。视频号脚本、写书、写课程等等等等。

     可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擅长点也不同。该如何达成?

     先纵向攀升。磨炼能力。公众号写作水平可能就是一个基础级的训练场。用数据说话。逐步爬升的过程。

     再横向拓展,拓展大家的技能点。可能有的伙伴擅长写书、有的擅长课程,发挥各人之所长。

     这不但是团队的目标,其实也是每位同学的目标。

     大家站在同一份压力和期待下。

     或许这就是一个团队的养成吧。

     找对支点固然重要。

     但撬动每一块石头,其实都是一次厚积,一次尝试,一次对未知的冒险。

     祝福你和你的团队。一起期待着。相信着。

     推荐阅读:

     《To B就是种下一颗叫做影响力的种子》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进化岛】公众号每周一篇精选文章, 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刘润·进化岛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200多年前,达尔文登上了距离南美洲大陆1000多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24年后,写成了《物种起源》。

     那座岛,远离大陆。 岛上的动物,为了生存,进化出了奇特的外形。

     比如,海蜥蜴,进化出泪腺呼吸,可以在水里生活。 比如,达尔文雀,明明是同一物种,生活在不同岛上,喙就不同。

     不是最聪慧,不是最强壮,但是最适应的,生存了下来。

     这座岛启发了达尔文,印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座岛就是,进化岛。

     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不断进化、进化、进化,才有可能看清时代的逻辑,抓住更多机会。

     所以,我建立了一个社群,取名“进化岛”。

     在岛上,你可以阅读和分享独到的商业观点;与岛上的大咖们积极互动,互相学习。

     有时候你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而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让别人醍醐灌顶。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我们岛上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进化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