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民投稿系列:如何写作?
2022/7/10 16:18:00 进化岛
▲ 点击上方“进化岛”关注公众号

作 者 / 李云飞
从今天起,我们新增一个栏目:岛民投稿。每周精选7篇,进化岛社群中岛民们发布的动态。
内容不乏读书心得、职场感悟、知识探讨、商业实践等等,不拘泥于一板一眼的理论知识,用更拉近日常生活的陈述口吻,用更加碎片化、口袋式的阅读方式,一起每日精进一小步。
今天的投稿来自李云飞同学:如何写作?
PS 欢迎大家在进化岛社群中勤思勤写。知识由初识到融会贯通,必须经过输出的锻炼;经历由体验到经验,必须经过细致的梳理。希望进化岛社群可以成为你的知识提炼场。
(本分享来自进化岛社群日常)
昨天跟岛友们分享了我是如何写作的,今天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写作方法。
我们现在的很多文字工作,其实并非“文学写作”,而是“营销写作”。
就好比,“广告不等同于创意”。获奖的创意类广告会让人感叹,“哇,这个广告真好”;而真正投放在媒体上的广告,应该要让人感叹,“哇,这个产品真好”。如果说创意的本质是艺术,创意的目的是作者的自我表达,那么广告的目的就应该是传播,通过改变受众的看法或感受,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植入观念,创造共识,凝结财富。
对应的,如果说文学写作是创意,讲究结构精巧、语句优美,那么营销写作就是广告,朴实无华,言语间似乎没有亮点可言,但却将想表达的道理、想推销的观点,真正地传播了出去。
营销写作应该是一个很广的概念,不只写软文、售前页,营销写作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写朋友圈文案、简历文案,甚至日常的沟通。
马东老师的名句“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常常被表达者戏谑地挂在嘴边。表达往往就是单方面的,所以无怪乎受众会误解。
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双向的沟通。沟通的本质是补齐信息差,从而达成共识。那就需要我们先打磨自己的话语,去关注对方在意什么、对方想听什么、如何能说得更好、对方更容易接受。
这些问题就与营销写作的心法不谋而合了。营销写作也不必讲究过强的文学性。文学性的表达,是为了让句子看起来更漂亮、读起来更悠扬;而营销写作关注的是,如何让句子表达的内容更容易被人接受,降低句子本身的存在感,让内容更精准地植入到读者的头脑中。
在日常沟通中,我们经常会陷入两种误区,也就是“自嗨”。
一种人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也知道”,所以在沟通中不会做太多的背景解释,结果给对方的理解造成障碍;另一种人可能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都不知道”,于是会把沟通变成单方面的灌输甚至炫耀,结果给对方造成不快。
自嗨是一种缺乏用户思维的表现,而有一种工具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自嗨,这个工具叫“乔哈里窗格”。
在一场交流中,“我”和“你”的信息关系是复杂的。我知道的信息,你不一定知道;我不知道的信息,你不一定不知道。同时,每一次的交流,也会使四个区域的面积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理想的交流,应该是使公开区越来越大,盲区和隐秘区越来越小,甚至未知区也随之减小。
对我们来说,在沟通和交流中,要注意别把隐秘区当做公开区夸夸其谈,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知道的别人不一定知道;而在学习中,要格外关注自己的盲区,知道自己不知道,才能不断拓宽认知,获得精进。
除了自嗨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尽量写短句。
原本我是一个狂热的长句爱好者。可能是受英语应试写作的影响,我格外喜欢生僻词的堆叠,与复合句的使用,当然是为了拿分(显得自己厉害)。
但是读了很多好书籍、好文章,我发现,它们就算要用修辞、讲韵律,也基本上都不使用过长的句子。
与长句相比,短句在修辞上做出一定的让步,但换来了节奏和韵律的强化。短句就像短视频,总能给人带来更高频的爽感,读起来不拗口,看起来更有力,这样的句子无可厚非地成为营销写作最好的表达方式。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进化岛】公众号每周一篇精选文章, 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刘润·进化岛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时代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但有的人看到机会,有的人满眼挣扎,有的人等待红利,有的人埋头耕耘。
瞄准机会的人,已经踏浪前行,但也时有颠簸。彷徨的人还在起点张望。投机的人,起起伏伏无根无萍。耕耘的人,如果逆势,自然移不走巨山。
正确的路,不怕难走,不怕遥远。只怕你找寻无果,原地打转。
如今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如何看清时代逻辑,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不断进化。
所以,我建立了一个社群,取名“进化岛”。
在岛上,你可以阅读和分享独到的商业观点;与嘉宾积极互动,互相学习。
有时候你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而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让别人醍醐灌顶。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我们岛上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进化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