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过亿的《见字如面》,终于来中国啦,和卷福一起读信!
2022/10/18 22:01:00 金融圈参阅

    

     ▲

     正在读信的卷福

     编者按:请原谅本文的篇幅有点长,哪怕这已经是删之又删的结果。 请相信,我即将要讲的这些这些故事,真实且动人,毕竟小编拿到这套书时,实在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边读边敲下了数万字的摘录与心得。

     现在我把它们中能用简短话语道出的故事及感受分享给你听(要知道那些更有趣的,则需要全文摘抄,而这显然又有点不合规矩):

     信,有时是最隐秘的私人对话,有时是最严苛的公开“处刑”;

     信,可以表达真实的自我,也可以传达热切的期盼;

     信,是一颗时间胶囊,打开它,可以跨越大洋、神游世纪。

    

     ▲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

     读信与写信的场景深入人心

     你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可以给挚爱的亲人写信,也可以给陌生人写信,甚至是给全世界写信 ......

     你也有机会读到“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到某些公开信,运气“好”的话还能“偷窥”别人的信 ......

    

     ▲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

     你问我为什么写信?因为我相信,此时此刻的温度会顺着手指滑过笔尖、溢到纸头。你问我为什么读信?

     因为我知道,字里行间的温度,会一行行漫出纸缘,又溜进心坎。

    

    ▲

     1951年,一位6岁小女孩写给爱因斯坦的信

     图源 letters of note 社交网络若不读信,你不会知晓,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不仅为世人留下了经久不衰的音乐瑰宝,还留下了世上备受热议也颇具盛名的几封情书。其中一封甚至长达十页,饱含激情——仿佛失去这位爱人,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全部理由。

    ▲电影《永恒之爱》截图若不读信,你也很难看到这位音乐家最隐秘的情感“独白”。是的,这些情书从未寄出,至于收信人“永远的爱人”,其身份至今也还是个谜团。

     “ 若不能与你生活在一起,我根本就活不下去。是的,我决定四处漂泊,直到投入你的怀抱,能自称是你的家人,让你的灵魂紧紧裹住我的灵魂,送入精神之境。”

    

    ▲

     贝多芬致“永远的爱人”的信件之一

     图源网络

     就在这段为病情所困、为爱人感伤的日子里,他还寄出了另一封截然不同却也传世许久的信,这次的收件人,是一位8岁的小姑娘。

     她亲手制作了一本刺绣笔记簿,寄给自己的音乐偶像贝多芬,以表达对他的作品的感谢。贝多芬收到后,作为回礼,寄出了一封坦诚、热切、充满关怀之心的信——

    

     信中的贝多芬,谦卑至极,他告诉这位小姑娘,要“不断前行” “要寻根究底”,并邀请她再次写信给他。“比起内心贫瘠的富人”,他更愿意到她身边去。

     而这其中有些话,我甚至认为是贝多芬写给自己的:

     “真正的艺术家从不骄傲,他不幸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艺术永无止境。他总是因为自己与目标之间的遥远距离而心情沉重。”

    

    书信如文学,永不消逝

    

     你问我在哪里读到的这些隐秘信件?

     全在这套《见字如面》里。

    

     ▲肖恩·亚瑟

     英国作家肖恩·亚瑟,于2009年创立了网站 lettersofnote.com,该网站以线上博物馆的概念搜集古今中外各种有趣迷人的书信、明信片、电报、备忘录等。与此同时,《见字如面》(Letters of Note)的计划也随之诞生。2013年出版的第一部,曾盘踞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六周之久,并荣登年度好书榜。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露易丝·布瑞丽在“书信现场”

     受《见字如面》的启发,出版社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发起了“书信现场”活动,邀请世界各地的优秀演员、艺术家为听众们现场朗读其中的精彩书信。汤姆·希德勒斯顿(抖森)、茱丽叶特·斯蒂文森、伊恩·麦凯伦、凯莉·米洛、拉塞尔·布兰德、裘德·洛等都曾被邀请为“书信现场”的读信嘉宾。而这个活动持续举办到今年,也即将进入第十个年头。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暂且抛开这些盛名与附加名誉不谈,为什么这套书信集值得阅读与收藏?

     翻阅名人信件,了解他们私下的真实模样,看他们生活中的自我表达,看那些出人意料的反差;

     看普通人的信件,了解大事件背后的小真实,体味生活里的怪诞与惊奇。

    

     ▲

     凡·高手稿之一图源网络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世界另一端的共鸣、上个世纪(或是更久远)的共振:

     凡·?在信中咒骂着?前的空?画布,达利声情并茂地表达自己在新作前的狂喜之态,约翰·列侬渴望竭尽所能去推广自己热爱的音乐……

     地敦促希特勒扭转战争局势,贝多芬渴望见到他的爱?,南丁格尔向刚刚收养了她的公猫“怀特先生”的女士叮嘱了护理事项,特斯拉异想天开地问“大自然会不会是一只巨猫” ……

    

     ▲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

     海莲·汉芙在《查令十字街84号》说道:“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

     现代人的阅读几乎全然被高效、快捷的碎片化文字所取代,而信件这种可以调动“五感”的传播手段,几近消亡。

     希望用这套书,帮我们重拾“书信”这一时间胶囊,减慢生活的节奏,走进过去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和社会风物。

    

     “一封信是一枚定时炸弹,是一条瓶中信,是一句咒语,是一声呼救,是一则故事,是一段关切的表达,是一次爱的递送,是一种通过文字互相联结的方式。今天,这种简单且非常大众的艺术形式仍是一种有力的沟通手段。不管我们正经历什么样的技术革命浪潮,书信都不会消失,它会像文学一样永远存在。”

     《见字如面》首发,更有独家礼盒版 ▼

    

     限时特惠价 ¥108起(定价 ¥168起)2022年10月31日23:59 特惠结束

    

     字里行间,看得见的真实

     2019年,肖恩·亚瑟以六个不同的主题为线索,收集了上百封信件,串联起六本新的书信集,以?袋本形式与读者见面。今年,湖南美术出版社携手企鹅兰登共同引进这一新版本 ——《见字如面》中文版。每一封信都配有相应的背景介绍,与笔者的文字一起,生动地还原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让读者感受到书信的朴素和力量。

    

     这六本书信集分别以“艺术、爱、战争、猫、太空、音乐”为主题,汇集了172封情感各异的美妙信件。

     172段真实故事,172个历史事件,172幅生动的字中画,172篇曼妙的乐章。

    

     《艺术》

     请把这本书想象成一本“口袋画廊”。

     让我们听听看,那些放下画笔、抛开画布的艺术家们,如何用文字挥洒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对人格及尊严的捍卫以及言语间无法遮掩的“光芒”。

    

     ▲

     萨尔瓦多·达利

     1927年12月,达利写道:“ 我正在画的这些画让我快乐得欲仙欲死。”

     “此刻我在画一个非常美丽的、微笑的女人,浑身上下长满了各种颜色的羽毛,她被一小粒燃烧着的大理石骰子托起来。而大理石骰子又被托在一股安静、不起眼的小烟柱顶上。”

    

     读到这封来自“腐烂的驴子”(达利对自己的戏称)的信,我想定会令你看得眼花缭乱,为他的想象力连连叫绝:比如“流浪的胸部” “龙虾梦色的睡衣”“被麻醉的黄蜂” ......

     见字如面,这可不就是达利嘛。

    

     ▲

     亨利·马蒂斯《舞蹈》

     1948年2月14日,马蒂斯于费城艺术博物馆的个展即将开幕,他担心自己的作品会给年轻的艺术家带来误解,特意从法国写了一封“苦口婆心”的信请求加到展览目录上——

     “我总是试图隐藏我所付出的努力,并希望我的作品洋溢着春日的轻盈和欢乐,而不让任何人察觉我曾在它们身上下了多少苦功。所以,我担心年轻人会在我的作品中只看见绘画表面的轻松和浑不在意,并以此为借口疏于某些基础的练习,而那在我看来是很必要的。”

     “我希望他们知道,他们不能像随手推开谷仓门那样,随意接近颜色;要想配得上使用颜色,一个人必须先经过艰苦的准备训练。”

    

     《爱》

     爱是我们拥有的最接近超能力的东西。

     爱仿佛也是最难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尽管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于此下过一番功夫。

     这本书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方式的爱:有为爱而改写法律的“宣言”;有让人哭笑不得的“备胎式”求婚信;有充满“反差萌”的示爱信;更有令人心碎的“墓志铭”式情书......

    

     ▲弗里达与迭戈1953年,弗里达在进入手术室前,给他的丈夫迭戈写下了一封“怒气冲冲”的信,文字里充满着怨气与不满,也许这对艺术圈有名的“狂放不羁夫妇”就是这样彼此表达爱意的?(手术的次年,弗里达因病去世。)“我写下这封信是为了告诉你,我在释放你,我在截去你。”

     “若要说有什么事能让我在死前享受一把,那就是再也不用看到你这张不堪入目的臭脸在我的花园里晃荡。言尽于此,我可以心平气和地去截肢了。”

    

     1796年,拿破仑在婚礼后的3个小时,便踏上了行军的征途,即便身陷困境,也要想方设法为妻子寄去一封封情书。他还常常在久未收到妻子的信件时,心急如焚、面如死灰,比如1796年7月19日这一天——“我召见了信使,他告诉我他到过你的住处,你说没有事要指派他。呸!你个顽皮淘气不听话、暴虐专横又惹人爱的小坏蛋。你嘲笑我的威胁,调侃我的痴情。啊,你心知肚明,如果能把你关进心房,我会把你囚禁到老!”

    

     ▲

     西蒙娜·德·波伏娃

     波伏娃与萨特的半生情缘常被世人提起,但可能鲜有人去关注他们与各自情人之间的书信。这封信来自一个心碎的女人,不为别的,我单纯地想要把波伏娃的文字分享给你——

     “事实上,比起冷冷的怒火,我更常以无泪的悲伤应对,直到现在,我的眼睛依然很干,干得同熏鱼一样,但我的心已经成了混浊又软烂的奶油冻。”

     “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没有自尊。”

    

     《猫》

     猫是如此“伟大”,以至于我们心甘情愿做它们的“忠仆”。

     这里有一系列关于猫的奇妙信件:有来自猫的奇思妙想,有关于猫的生死故事,有对“罪犯猫”的辩护,有对猫的牢骚与抱怨 ......

    

    ▲

     尼古拉·特斯拉

     猫是如此“伟大”,以至于我们都欠它一个人情——

     1939年, 83岁的“电力之父”尼古拉·特斯拉在一封写给好友的信中,道出了他终生迷恋电力的原因。(是的,汽车品牌“特斯拉”之名,灵感也是来自这位老哥的名字)

     “我在昏黄的暮光中抚摩玛卡克(特斯拉的猫)的背时,见到了一个让我目瞪口呆的奇迹——他的背像一块光做的被单,我的手摸过那片光时,一阵火花飞溅,声音响彻整座屋子。”

     “大自然会不会是一只巨猫呢?如果是,那么是谁在抚摩他的背?”

    

     ▲

     杰克·凯鲁亚克与他的猫

     1960年,作家凯鲁亚克的母亲写信告诉他,家里的猫小泰克走了——

     “ 他虽然是只猫,却像个人,与你我一样的人。我把他埋在篱笆角落的忍冬藤下。我根本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我老是朝地窖门那里看,希望看到他从那里跑出来,叫一声 ‘喵’。”

    

     扉页的猫,以及更多的猫——

    

     ▲

     伊丽莎白·泰勒与她的猫

     1974年,伊丽莎白·泰勒写给自己走失的猫咪——

     “ 我看见你了,我美丽的男孩。我面前是闪亮的棕黑色岩石,我在那上面的倒影中看见了你。雨后的叶子水光闪闪,在我的眼中摇曳不止,我在每一片叶子上看见你那碧绿的眼睛。”

    

     《音乐》

     当音乐响起,世界变得如此可爱。

     这是一本旋律优美的书信,有的出自百年前的音乐大师之手,有的出自上世纪的摇滚“老炮儿”,有的出自言辞犀利的乐评人,有的出自满心怨怼的愤怒粉丝......

    

     ▲

     理查德·瓦格纳

     1860年,在波德莱尔写给瓦格纳的信中我们看到,平日挑剔、毒舌的他,夸起人来也是直截了当,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但他仍不忘记先自夸)——

     “ 我一直认为,伟大的艺术家无论享有多么高的声望,总不会对发自内心的真诚赞美无动于衷,特别是当那赞美同时也是在表达感谢。当这感激的呼喊来自一名法国人之口,它就更有特别的价值了:法国人总是有种过于热情的倾向,而我们这个国家,人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绝不逊于对绘画和诗歌的。”

    

     音乐家威尔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位听众写信要求威尔第给他报销看《阿依达》的全部费用,这其中还包括晚餐的钱!并扬言《阿依达》将永远在档案里积灰!

     而最终这场闹剧以这位观众写下一封“永远不再看威尔第的歌剧”的保证信收尾。哦,不对,应该是以威尔第把这封保证信公开在多家报纸上收尾!

    

    ▲

     不到10岁的马友友与姐姐马友乘

     你还会读到,1965年,仅7岁的马友友是如何在华盛顿慈善晚会的舞台大放异彩,而台下坐着的就包括肯尼迪及其夫人。

     当时担任主持嘉宾的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为马友友及姐姐马友乘献上了一篇精彩的介绍词。此后三年,马友友给他写去了一封信——

     “你还记得我吗?我现在十岁了。” “如果你有时间,我很乐意为你演奏。”

    

     ▲

     约翰·列侬

     1971年9月14日,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侬正坐在飞机上,写着一封给《纽约时报》的信,以回复前一年该报刊登的一段犀利批评:披头士乐队“占尽了黑人音乐的便宜”。

    

     “早期,我们不唱自己的歌——那时的作品还不够好。但我们总会告诉所有人,这些歌的原唱都是黑人歌手,我们热爱这些音乐,想尽己所能,以各种方式推广它们。”

    

     《太空》

     如此之近却又如此遥远的目的地。

     这本书信,基于一个比任何个体都更宏大的主题,其中收集了30封由宇航员、天文学家、工程师、政治家以及那些如你我一般仰望星空的普通人写的信。

    

     你将会读到一位自豪的父亲在儿子踏上前往太空的征程前夕写给他的信,一位宇航员写给妻子的“告别信”,以及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踏上这一征程的人的感言......

    

     《战争》

     停止战争吧,别让和平鸽口中的橄榄枝滑落。

     很难想象,那些意义非凡的字里行间究竟能够蕴含多大的能量,它能让面对痛苦的军人获得些许慰藉,也能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提振士气。那是心底最深处对和平的向往啊!

    

     “ 她给我讲了她的痛苦,似乎需要我来帮她渡过难关。这位心碎的母亲的故事让我流下了眼泪,挂了电话后,我为她埋头放声痛哭。这是一位为自己成年的女儿去世而悲伤的母亲,她打电话来寻求我的帮助。我一边抽泣一边想,我尚未彻底走出自己的悲痛,又如何能够帮助她呢?”

    

     “读这些信让我们停下脚步,幻想那些曾活跃在信件背后的伟大人物和他们的人生境遇……通过它们可以窥见人与人之间流动的爱、美好、疼痛,以及巧妙的诙谐。”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神探夏洛克》主演)

     “就像一盒巧克力,每次小口地品尝,总能收获如上瘾般的愉悦。简直是完美的礼物。”

     ——《星期天泰晤士报》

     《见字如面》首发,更有独家礼盒版 ▼

    

     限时特惠价 ¥108起(定价 ¥168起)2022年10月31日23:59 特惠结束

    

     别吝啬笔墨,我们来一起写信

    

     《见字如面》礼盒版全网首发

     信读完了,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也想提笔写上一封?

     湖南美术出版社与文创品牌青禾纪,联袂打造一整套“书信周边”,让你忍不住不写!

    

     定制版书衣,让你的口袋本不再“赤裸裸”~黄铜书签采用蚀刻凸起工艺,拿在手上沉甸甸,摸起来质感拉满!

    

     手账本采用圆脊精装,压凹与烫银工艺细节精巧,更采用手感舒适的包布设计,内页更是精选书中摘抄,是手账爱好者的福音没错了!

    

    

     便签、贴纸、胶带——手账星人三件套!

    

     为了帮你顺利寄出一封信,还贴心准备了现成的明信片与信封,每一句话都戳进心坎~

    

     这么多东西怎么带?当然少不了好看又好用的帆布袋!小编帮你测试过了,厚度适中、尺寸得当、印刷精美~里面装的,“是封情书,不是吗?

    礼盒装包含:1. 独家定制款布书衣*12. 精装手账本*13. 便签本*34. 手账贴纸*35. 和纸胶带*46. 金属书签*17. 明信片*38.信封*39. 帆布袋*110.《见字如面》套书*1

     只想买书?别急,我们也为你准备了简单纯粹的套书。

    

     朋友们,请多写信吧。

     “从你的猫手中抢下你家最后一支幸存的笔,给某个人写一封信吧,哪怕是让他们知道,此刻你正在想着他们。”

    

     朋友们,请多读信吧。

     从你尘封的柜子中取出那些许久未再开启的信,掸去灰尘,哪怕只是重新展开,看看自己曾经的字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金融圈参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