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层次越高的人,活得越是简单
2022/12/16 22:01:00 金融圈参阅
![](/asp/image.asp?m=0&w=gh_7f7552bcbd7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LiavRUgINQI4nfkWyEPuoCeTDMkvxbictiaLnU4u3BB8Fib6giaz0aVkZ9ict2rehl1fHoialJYpicDrKIE8ibqmfmGW4Hg/640)
有大智慧的人能抓到问题的主旨,看到事物全貌,不偏废不偏执并且从容自在。
囿于事情表面,则犹如门缝里看物,过于细密,反而失去窥视全貌的可能。
01
人须在事上磨,做功夫
无论做什么,只有经过磨炼,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俗话说:
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煮饭、育雏,都要经过一番耐心等待,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做事更需要如此,不骄不躁,细细琢磨处理,水到才能渠成。
正如曾国藩所说:“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只有耐得住性子,集中精力在每一件事情上死磕,才能真正磨炼出自己的本事。
02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很多人容易遇事焦虑,急于改变现状,而苦于无解。
其实,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只要你把东西具体了,就不会焦虑了。
一个人真正开始自律,取决于动机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自小就爱读书,常为此废寝忘食。
董太公心疼孙子,决定建座花园供他玩乐休息。
园子建了三年,可期间不论家人朋友如何邀约,董仲舒都不曾踏入一步。
他为什么能这么坚定地抵制诱惑呢?
因为在他看来,“三年不窥园”不是损失,而是一种选择。
他发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望,远远超过了玩乐的需求,这股神秘又强大的力量就是内在动机。
真正的自律,绝不是靠意志的死撑、疲乏的坚持,而是因为扣动了动机的扳指,开启了坚定的热爱之旅。
心理学上将动机分为两种:
受外界控制的,如奖赏机制影响的,是谓外在动机;由心而生、自发自愿去干的,叫内在动机。
有这样一种说法,
没有人是仅仅靠毅力完成马拉松的。
很多人每个月跑300公里、500公里,这些人是靠坚持吗?他们是跑的超级享受!
同样一件事,你越是求结果,越是告诉自己“一定要成功”,就越是容易败下阵来。
而你越是单纯享受过程,表现却反而会越好。
唯有了解动机的成因,找到内心的渴望,才能靠近理想的自己。
![](/asp/image.asp?m=0&w=gh_7f7552bcbd7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LiavRUgINQI6O23YM7cxMmOy4LnLn6CLA9ZVsZySLJ0lXROw5hhiaSceScNXcAa7DhsFYCBP4SgoFWiabZsFGWoYw/640?wx_fmt=jpeg)
03
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我们总是习惯于追逐、给身心背上沉重的枷锁,孰不知持一颗清静无欲之心,才能觅得这世间清欢。
习惯做加法,是一种原始本能
《断舍离》中这样写道:
家庭空间只知道囤积东西而不知道清理,就如同一个储水池。
只不断地进水而不排水,最终会成为一池死水,表面看着清亮,底层都是烂泥。
确实如此,整理房间也是整理内心。
学会做减法,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周国平说:
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只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他而言就成了无关之物。
人生就是一场化繁为简的智慧之旅。
学会给生活做减法,以澄明之心面对世界,才能过上属于自己的美而简的生活。
![](/asp/image.asp?m=0&w=gh_7f7552bcbd7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LiavRUgINQI6aK3orDXehsWp8ibiaRktdCt04tpDaz3ibHbCjWXibYDqdoyTP0bYn5SEMIM6lx5h8Qf8nN3l7IanhMA/640)
本期编辑 | 王爽
资料来源 | 京博国学、樊登读书、洞见、罗辑思维;图片来自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金融圈参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