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煎中药
2015/5/8 健康报

     很多人开完药带回家,自己熬制中药,认为加点水煮煮就可以。其实,不正确的煎煮方法会使药效大打折扣,起不到中药该有的药效。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煎药,以下这些问题就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

     一、是否需要清洗

     很多人觉得中药中有很多灰尘,煎煮前会用大量的水浸泡清洗。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中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快速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的疗效。

     二、该用什么器具

     有些人因为没有专门煎药的器具,家里有什么就用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铜器,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铁或铜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药时可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会影响汤剂的临床疗效。

     三、选用什么水

     熬药最好是把烧开的水放凉后再使用,或者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置数小时再用,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自来水中除可能存在氯残留,钙、镁离子也较多,容易和药材中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四、煎药需加多少水

     很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实这是笼统的说法,加水量的多少与药材的质地及煎煮时间的长短有着直接关系。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可以多放一点水。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两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0.5~1厘米。

     五、煎煮前是否浸泡

     多数药物宜用常温水浸泡60分钟,以药材浸透为原则,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六、煎煮火候怎么掌握

     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滋补药应微火久煎,伤风感冒药用猛火、时间短。

     在煎煮的过程中开盖、关盖需要注意。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让药效大打折扣。这些挥发性药材多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如荆芥、薄荷、藿香等,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煎煮时也要盖上盖子。但是对于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白花蛇舌草、淫羊藿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最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

     七、药汁应该什么时候取

     汤剂煎完后应立即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分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分的15%~25%。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 李婷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