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大数据时代还有多远
2015/9/23 健康报

     国家刚刚颁布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指出,大数据正在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活动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等产生影响。大数据时代,如何对其加以利用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如何从中总结规律,用于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这些都是医院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是技术手段也是科研富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

     “大家都在说全面质量管理,我认为这个‘全面’指的是全员追踪、全程追溯、科学的统计分析、个体化的纠正,随之而来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产生大量的数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说,对于大医院的院长而言,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医院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变化。北大人民医院每天产生的各种数据大概有60GB,已存储的数据达100TB。在他看来,和那些动辄以PB计算数据的行业相比,医疗大数据才刚刚得到重视。

     “除了通常说的结构化病例中的结构化数据外,今后医疗行业大数据巨大的增长潜能还将来自非结构化数据。如何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用于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将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王杉说。

    

     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

     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说,容量大、种类多、速度快、价值高是大数据的特征。现代医学可谓大数据医学,伴随着新药、新材料以及新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大数据正在迅速形成。医疗大数据开发应用的需求日趋迫切,正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任国荃说,大数据在医疗领域有六大应用范围。对卫生决策来说,大数据促使卫生政策制定与调整更加及时精准;对患者健康来说,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数据中心,可记录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对医疗服务来说,可优化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变经验医学为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对医药企业来说,可节约新药研发成本,将临床上的药物相互作用完善到相应的数据库中,还可反过来评价科室的临床用药情况;对科技创新来说,可促使科研方法由假说驱动变为数据驱动;对医学教育来说,大数据分析可为受教育者选择视频示教、远程传输等更合适的教育方式。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晨

     大数据也为医学研究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为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打开了一扇窗。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晨介绍,在科研方面,以往一团迷雾一样的大数据成为新的科研富矿,从中人们可以科学地存储、研发、利用、分析数据,并得到精确的结果。

     大数据的用武之地不少

     实际上,嗅觉灵敏的大医院,已经开始探索医疗大数据的应用。

     任国荃介绍,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多家大型医院,围绕15种重大疾病,集成5年诊疗资料和数据,启动了重大疾病临床诊疗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基于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疾病信息的检索、分析,在推动疾病诊治的同时,实现早期干预。

     “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方式。”王晨表示,北京天坛医院可以通过数据监测掌握全院所有就诊时间、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甚至可以通过院感用传感器监测到每个病房的菌落数。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王以朋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王以朋介绍,该院正在开发科研电子病历,希望以后不同专业学科的带头人都能保存门诊或住院患者的有效数据,完善科研电子病历全流程管理。

     王杉对大数据的应用有切身感受。“今年4月,我们刚刚搭建起大数据处理的软硬件环境,(和以往数据处理相比)真是感觉到了快,而且我们只用了其中一小部分功能。”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说,大数据时代下的肿瘤研究更具针对性。通过个体基因测序和数据快速处理,建立起临床信息、肿瘤生物学特性、基因蛋白等数据库,可用于分子标记、药物靶标的鉴定和特征描述以及新型药物的设计等诸多方面。

     郭小毛提出,收集肿瘤患者的随访资料和数据,可为肿瘤精准诊断提供依据。应探索建立肿瘤防治数据库,以实现肿瘤的精准预防、诊断和治疗,但“大数据建设不能由一家医院来做,要多中心,甚至全国联合建立,这样才会有意义”。

     数据标准化越来越难做

     “大数据应建立在对全群体的健康相关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自动采集上,趋势分析可能对疾病诊治产生影响,如能实现,将是中国对世界健康的一大贡献。”王杉说,大数据时代,医学发展面临新契机,互联网医疗涉及医政、医药、医保等政策的调整或重建,最核心的是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要确保安全,就要有标准。但王杉说,卫生信息化标准越来越难做,不仅是技术理念问题,还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信息化走到今天,最缺乏的就是强制性国家卫生信息标准。这个瓶颈不突破,信息的互联互通不可能实现。

     实践过程中,王晨也发现大数据时代医疗卫生发展面临的困惑。“最主要的问题是政策法规不明朗,诊疗、法责、物价、医保、质控、准入、监管等配套政策还没跟上,传感标准、望触叩听、传输能力、隐私安全等技术手段还有差距。”王晨说,要以开放、包容、学习的态度,先易后难地进行探索,在采集和移动交换基础上实现人工智能分析。

     目前,医疗领域存在很多信息孤岛,受制于标准数据单元和数据规范缺失,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数据有其本质属性、定义、允许值和规范,大数据的前提是可以交换、互联互通。不做好标准数据单元和数据规范,容易走弯路。”王晨说。

     他建议,大数据的开发应用要遵循由易到难的模式。数据信息的采集是第一步,而且要确保采集到的东西有利用价值;第二步是让采集到的数据实现交互;第三步要在采集和移动交换中,利用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任国荃则提出,大数据的使用缺少统一规划、统一步调、大家协同并进的氛围。另外,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专业数据库的建设缺少一套权威性的标准。

     医疗卫生行业大数据开发应用的另一大瓶颈是医学和IT复合型人才奇缺。院长们呼吁,应在大学课程中设立医学信息相关学科。

     9月19日,第二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改革、发展、创新”,数百位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医院管理者及业界专家齐聚九省通衢,共同把脉医改,力求牵住公立医院改革的“牛鼻子”,下好破解看病就医难题的这盘棋。

     文/本报记者叶龙杰 首席记者闫 龑 韩 璐

     特约记者李权林 涂晓晨共同采写

     图/本报记者张 丹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