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 医护人员最受伤
2016/4/29 健康报

     今年4月25日~5月1日是第14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由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主办的2016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电离辐射即大家熟知的放射线,人类接受的电离辐射来源于天然本底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本底辐射主要来自于宇宙射线、地表辐射、正常生活环境空气吸入和饮食饮水产生的内照射等,这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除天然本底辐射外,人类所受到的其他辐射均属于人工辐射,这些人工辐射来源于核试验、核能生产、医疗照射和核技术应用等,其中医疗照射是人工辐射的最大来源,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用辐射诊疗服务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

     目前根据放射诊疗的风险级别和技术难易程度,将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分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X射线诊断等方面。患者因疾病诊治的需要接受射线诊断和治疗,从中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就是医疗照射,但这种由于医学目的受到的照射是没有剂量限值要求的,但国家有相应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要求,医疗机构只要遵循这些指导要求,加强患者防护,就能使患者在医学放射诊疗中受到非诊疗目的的过量照射而造成意外放射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开展放射诊疗的医务人员使用电离辐射技术为患者诊治疾病,在此过程中他们进行的就是职业活动,他们在操作的各个环节和放射诊疗场所现场可能受到一定量的电离辐射照射,这种照射就是与医疗照射相关的职业照射,国家基本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因职业照射所致全身有效剂量5年内平均每年不应超过20mSv,任1年内不应超过50mSv,旨在有效保护职业人员的健康。人体接受电离辐射照射后,按照所受剂量与放射损伤效应的关系,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其中随机性效应就是效应发生的几率与所受剂量大小有关,即受照剂量越大,则效应发生几率越大,不存在剂量阈值,这类效应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效应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大小有关,存在剂量阈值,如眼晶体的放射性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放射损伤等。

     另一方面电离辐射照射所致人体健康危害,按照损伤反应出现的时间先后,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短期影响包括脱发、白内障、头晕恶心、肺损伤、皮肤损伤以及腹泻、食欲减退等;长期影响主要是电离辐射破坏了人体细胞核中的DNA,导致受照者后代出现先天性缺陷,或者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肿瘤等。

     为了避免或减少医用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如果不是自身非放射诊疗的需要,就尽量不要进入放射诊疗场所,作为陪同接受放射诊疗患者的家属,应在现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取防护措施,主动避免接触或接近放射诊疗场所,从而降低意外照射的风险;医务人员在进行放射诊疗中,应明确所需医用辐射源项的性质、操作方式等,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即使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使自身所受的职业照射剂量降低到一个尽可能低的水平。

     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马永忠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