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公益历程 | 救助“老郑” 关注职业病患者命运?2010
2017/9/29 健康报

    

     2010年,郑身贵36岁,但看上去像50多岁,因此大家习惯叫他老郑,他的命运之所以受到社会关注,是因为从2009年起,《健康报》陆续刊登了《“我的生命拖不起”》等长篇报道,对因打工而身患白血病的他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救助。

    

     因职业伤害患白血病的老郑,他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2010年10月15日,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亲自到医院看望老郑

     缘起

     2006年3月,郑身贵和妻子张文红离开安徽省滁州市南樵区的老家,来到江苏省江阴市打工。郑身贵很快在江阴市长盛化工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前3个多月,他在老生产线从事脱苯工段的工作,化学反应产生的刺鼻烟气,即使戴了口罩也能闻到。当年7月中旬,由于污染严重,老生产线被迫拆除,郑身贵被安排到新生产线从事粗品离心和碎料工作。换到新车间,郑身贵以为工作条件会有所改善,却没想到新车间的味道比老车间还重,不仅难闻,还常常辣得人睁不开眼睛。2007年8月,一向身体不错的郑身贵感觉像得了感冒总缓不过来。到医院检查诊断出患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医生提出两个治疗方案:一是口服药物格列卫治疗,每年花费约7万多元,用药时间长,不能根治;二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要几十万元。郑身贵说,对于他这样一个农村家庭,无论是哪个治疗方案都意味着倾家荡产。正当他整个人都懵了时,医生的话提醒了他:“如果在工作中长时间接触有毒物质是会引起白血病的。你想想这白血病会不会和你的工作有关。你可以试试去做个职业病诊断。 ”

     2008年6月5日,江苏省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委员会做出最终鉴定结果: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2009年7月,江阴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长盛公司赔偿郑身贵8万多元,加上江阴市政府发放的20万元的“人道救助”款,到2009年11月中旬,郑身贵拿到了近30万元的赔偿。

     自从被确诊患上白血病,郑身贵就一直四处借钱维持治疗,甚至借了不少高利贷。两年里,仅买进口药“格列卫”就用去18万元。陆陆续续拿到赔偿款后,把必须还的债还了,医疗费又成了压在心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的大石头。

     “这是我人生中最绝望的一段时间,身患绝症、求医无门、维权无路。病情越来越重,钱越来越少,却找不到一家机构来帮助我。”老郑说。

     抱着一线希望,老郑给《健康报》写了求助信。接到信后,《健康报》编辑部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派遣记者于2009年,临近春节时,赶赴老郑的家乡进行采访。

     报道

     那一年,安徽的冬天格外寒冷,夜宿老郑家的记者虽然盖了3层棉被,仍然冻得瑟瑟发抖,然而,让人更加寒冷的是老郑家的状况。“家徒四壁”是这个家庭最真实的写照,老郑70多岁的老母亲甚至试图跪下来,请求记者帮助。

     为了完成好系列报道,《健康报》记者先后赶赴江苏和安徽,分别采访了郑身贵夫妇、承担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工作的省市两级疾控单位和企业。最后记者在较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我的生命拖不起》和《一个胜利者的“悲哀”》两个长篇稿件,为后期的系列报道奠定了基础。

     2010年8月,老郑又向《健康报》发来一封求救信:“一个月前,已经使用了两年的进口药物格列卫已经有抗药性了,在医生推荐下我更换服用了新一代更昂贵的抗肿瘤药达希纳。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但无论是手术还是新药,家里的经济条件都难以负担。如果没有转机,我将陷入绝境。回想和妻子3年来走过的维权之路,看着年纪尚幼的儿子,真不甘心等死。因此请求贵报的帮助……”

     这封信上的每一个字都如同用刀子刻出来一般,力透纸背。看过这封信后,记者忍不住在编辑部有些忿忿而激动地为这位农民工抱不平,正是这个细节被时任编辑部主任肖景丹注意到,并鼓励记者可以深入报道下去。记者积极的态度也得到了报社的支持。《健康报》推出了进一步的系列报道,主体部分是从稿件《我想活,谁能帮帮我》开始,它报道了郑身贵仍面临绝境的现实情况。这组系列报道注意从点到面,从表面到深入。在报道的后期,《健康报》决定把对老郑个人命运的关注扩大到对受职业病侵害的农民工群体的关注。于是,记者结合当时正在采访的北京市房山区发生农民工群发尘肺病事件写出了《失业尘肺矿工——“没想到,维权的路走得这么艰难”》等多篇剖析职业病农民工维权难深层次原因的稿件。

     《健康报》还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一边策划系列报道,一边协助联系救治医院。此后,血液病专科医院、原北京市道培医院在看到报道后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终郑身贵在该院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治疗。

     反响

     经《健康报》报道后,老郑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多家媒体转载,而且报道也引起了卫生部的重视,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他两次在稿件上作出批示。

     陈竺对8月2日健康报一版头条《“我想活,谁能帮助我”》报道作出批示:看了报道后心中很难平静。请有关部门按职业病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商定的展开农民工健康关爱及职业病状况调查的意见,大力推进有关工作。对老郑的治疗进展,陈竺也十分关心,指示说要根据专家意见制订合理方案。他还亲自捐款2000元并派人将其送到健康报社,指示用于老郑的治疗。在得知老郑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并顺利出舱后,2010年10月15日,陈竺亲自到医院看望了老郑。在社会各方面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的情况下,经过在京近半年的治疗,老郑的骨髓移植治疗获得了成功。

     2011年3月24日下午,即将结束在京治疗的农民工郑身贵和妻子张文红来到《健康报》社,将写着“传健康知识于天下,播正义种子在人间”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交到报社。

     老郑在感谢信里写道:“是你们一篇篇的报道引起了多方的关注,让我们在无尽的黑暗中看见了光明,看见了生的希望;也是你们不遗余力的奔忙,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给我创造了一个最好的救治平台。谢谢你们,我的亲人!《健康报》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播下健康和正义的种子,使真理与正义永远在天下和人间传播……”

     对于老郑故事的报道见证了《健康报》“尊重生命”和“坚守新闻良心和职业激情”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不仅是老郑获得了救助,报道也为职业病人群权利的保障做出了贡献,影响了当时正在进行的《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工作。2011年12月31日,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开始施行,其中特别强调了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意味着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像老郑一样的劳动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护,企业也能在有效的监管下,越来越履行自己应尽的预防控制职业病义务。

     文/健康报记者 张昊

     整理/刘也良

     原创声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