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推荐】新版《希波克拉底誓言》为什么这么改?
2017/12/17 健康报

     来源:健康报微信传播矩阵-文化与健康(jkb_whyjk)

    点击“文化与健康” 可以订阅哦!

     近日,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医学协会(WMA)大会上,被奉为“医界圣经”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进行了第8 次修改。这次修改在全球医疗界引起了广泛高度关注。与以往的7 次修改相比,这一次最引人瞩目和称道的地方有3 处。其中,第一处是“我将重视自己的健康、生活和能力,以提供最高水准的医疗”,第二处是“我将给予我的老师、同事和学生应有的尊重和感激之情”。这两处的修改也引起我国医务界的重视和热议。那么,这两处修改内容对于我国医学界有哪些现实意义?本期,我们特邀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尹梅教授和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带给读者朋友们更多启发和思考。——编者

    

     是时候重视医生身心健康了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贾福军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一部医学界职业道德的圣典,是所有医护人员都必须学习的第一堂课。这次《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修改,可以说是有其适时性与先进性的。尤其是其中的一处修改——“我将重视自己的健康、生活和能力,以提供最高水准的医疗”,是很有突破性的。

     在高压甚至高危的工作环境下,医生的健康状况受到极大挑战

     之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生动阐述了针对他人和外界的一种职业道德上的忠实、承诺、坚守,但是这次修改更体现了内在的东西和对自我的重视,并以提供更好水准的医疗为目标。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医务界“以人为本”准则在另一个方面的体现。

     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参与者,一直以来,医生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远未及对医患的关注程度。医生是助人的职业,良好的医疗服务提供需要通过改善医护人员自身的内外条件来实现。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医生的稀缺、医疗资源的匮乏是普遍存在的。医护人员超时工作、超量工作的情况在当下的中国尤为突出,一个好医生除去“救死扶伤”的核心角色外,往往还需要是“劳动模范”、“科研先锋”、“心理辅导师”甚至是“会计师”,才能满足患者的多重需求。

     在我国,部分医生时常48小时在岗,连续工作这么久,说是“劳模”也不为过。同时,好医生必须是“科研先锋”,因为他们必须腾出空余时间去研究或学习本学科的最新科技进步和成果,并不断探究新领域、新方法去救助患者。此外,患者在求医时大多伴随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医生在医院的高压工作环境中,还要充当“心理辅导师”的角色,尽可能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心理疏导。做到以上这些,还不够,我国的好医生还要会做“会计”,在诊疗时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

    

     然而,当下一些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以及患者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使得医生在诊疗时更为谨慎,导致一些医生难以有效“救死扶伤”。在这种高压甚至高危的工作环境下,医生的健康状况(包括精神健康方面)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医生群体患病、猝死的风险也大为增加。

     患者需要医生的救助,但许多医生在长时间的工作后,身心已经很疲惫,本身就需要休息和放松,需要帮助和关切。一来,医生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职业修养,以及身体素质、精神健康)决定患者受到何种水平的救治;二来,医生在生病时也是患者,二者没有永存界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医生的健康,更不应使医生的健康问题在扩大到救治患者这个层面的时候再去面对它。而提出医生注重自身健康的主张,这有利于医生和患者双方,更有利于医疗行业本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长远看,关注并促进医生健康,不仅能够提高医护水平,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医生将成为健康的示范者、引领者,降低医护人员的生病率猝死率,也使公众的发病率、致死率逐步降低,最终可以帮助节约国家医药支出,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减轻。

     改善医生身心健康,需要意识上重视、措施上跟进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医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是要有重视医生健康的意识。一方面,医生个人对自身的健康情况要有清楚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医生这一职业角色注重使命感、责任感,但是一个不健康的医生无法诠释好这一角色,所以,一切应该以个人健康为前提。另一方面,医院和相关部门要有这个意识。有了对医生本身健康的注重这一意识,相应的措施建立和工作开展会更有成效。目前,国家也对医师群体越发重视,就在近日,国务院第一次正式确立了官方的医师节日——8·19医师节。这无疑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也有利于真正从“以人为本”关爱医生,促进医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其二,促进健康从改善睡眠开始。从医34年,专注睡眠领域的相关研究数十年,我深刻地认识到,睡眠是不亚于饮食的人类健康又一基石。而医生这一群体,面临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等,普遍存在睡眠缺乏问题,可以说是最需要优先改善睡眠状况的群体。医生如果是长期积累性疲劳和长期缺乏睡眠,后果将十分严重,会导致突发的严重急病,大幅提升猝死可能。因而改善医生的睡眠十分迫切。

     改善睡眠有着很实际的意义,它将不仅有助于医生的躯体健康,许多改进睡眠的方法同样有助于缓解医生的心理压力,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从睡眠着手促进医生的身心健康改善,比起其他的措施实际上更为直接、有效。当医生的健康状况得到关注和改善时,医生将会以更饱满、健康、积极的姿态来迎接每一日的工作,并成为全社会改善职业健康的榜样。

     尽力避免医生过劳死,也需要改善睡眠。医生过劳死的情况,往往在长时间、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缺乏睡眠和必要休息的情况下发生。经由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猝死和长时间熬夜、缺乏睡眠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因而,保证睡眠可以说是避免这一悲剧发生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些无一不是需要在良好睡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因医生工作时间的特殊性,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生很难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减少失眠、养成好的睡眠习惯等措施,相对地改进睡眠情况。倘若是压力等心理性因素导致失眠,应尝试通过听音乐、适当运动等来放松身心。如果不能自行缓解,一定要寻求专业帮助。在这一点上,医务人员也不例外。如果是长时间没有睡眠,如医生值夜班或者连续值班,那么应该离开工作环境,到可以进入休息状态的环境,确保一个不被打扰的、完整的、足够时间和高质量的睡眠来恢复体能。

     再者,帮助医生减压以改善工作状态。从微观上而言,实际的减压措施在于对高强度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可行的限量。宏观上,需要从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着手,改进系统性的管理,使现有的资源得到充分优化配置和发挥,这样就可以降低就医的集中、局部的高压状况。

     从内因上来看,医生应该尝试各种方法来保持“正念”。保持健康心态,坚持“正念”,恢复身心平和,是减压的最好方式。“正念”是一种信念,一种积极的心理能量。它可以是《希波克拉底誓言》,也可以是医护人员自幼的个人理想,还可以是简单的“救死扶伤”理念。最重要的是,拥有“正念”可以帮助医生适当释放掉、及时派遣掉那些不健康甚至有害身心的所有影响因素,从而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医务人员在长时间高压的工作后,都有可能会出现倦怠、失落甚至迷茫等感受,随着正念的意识回归,内心会慢慢平复,并在休息后最终恢复积极的活力。此外,也可以借助运动、锻炼减压。

     如果医生无法做到自我减压,或经常受负面情绪困扰,应该尽快寻求心理或精神方面专业医生的帮助。反之,一味地回避、抑制、积累,久之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的会损害精神健康,甚至导致器质性疾病。此外,还会限制医生的职业发展水平,导致医生对于职业和生活的满意度降低,工作和生活质量都受到影响。

     (注:文章系纽瀚斯公司宋宜锦在“第七届全国临床心理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期间根据贾福军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

     请尊重我们明天的健康守护者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尹梅

     今年10月,在美国芝加哥,《希波克拉底誓言》进行了第八次修改。这次修改的三处地方均与中国医情密切相连,尤其是第二处——“我将给予我的老师、同事和学生应有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在医学院的师生中引起强烈共鸣。这里原有的内容是“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并作为终身的职业”,强调的是对老师的尊重。这次的修改,将对学生的尊重与感激写入誓言,强调师生互相尊重。作为一名医学院老师,对这一处内容的修改,感觉颇为及时和必要。

     近些年来,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太多改善,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敬畏和尊重也远远不够。这样一种社会大环境,使得一些青年学生对于医学少了憧憬。面临高考人生十字路口选择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想:学制长,工作苦,压力大,待遇也不怎么好,有多少理由能让我们愿意为医学献身一辈子呢?最后真正选择报考医学院校,并最终能留下来从医的年轻人,大多是因为心里有个“天使梦”!

    

     医学的确是个崇高的职业,每一个医学生开始学医的时候,都会带着情怀,都希望自己做个好医生。一个人只有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才容易获得成就感。对于医生而言,当克服困难、历经艰辛终于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时,当看到患者家属露出的感激的微笑时,他们往往会忘却劳累甚至痛苦,感到莫大的满足。这,大概就是医学的魅力所在吧!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这决定了医学生需在医院有一个比较长的实习时期和规培阶段,这个阶段的系统学习,对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至关重要。由于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份还是一名“准医生”,所以还不能独立行使医生的职责。每一个临床医学生都需要在医院的真实环境里,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医学需要传承,传承的不仅是医学技术,还有尊重科学、敬畏生命、关爱患者的精神。

     而当下,医学生在医院实习困惑颇多。一方面,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意识变强,对实习生甚至规培生都很不信任,即使有带教老师在旁边指导,也会有很多患者或家属不愿意接受医学生的操作;另一方面,由于带教老师自身的工作量很大,门诊和病房连轴转,还要做科研,他们能挤出来的教学指导时间实在是有限,以至于一些实习的医学生们有时候就像是“散养”状态,缺少规范化的指导。患者的不信任,加上缺乏手把手地带教,医学生在面对患者的时候,往往底气不足、心理紧张,生怕自己犯错。这种诚惶诚恐、束手束脚的状态,也影响了他们的进步。

     但是,这是每个医生成长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今天那些知名的主任教授们也都是从昨天的实习生一步步走过来的。只不过,现在的医患环境给医学生们动手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不放手让医学生去练,他们很难成长为一个技术精良的好医生。

     此次将对医学生的礼遇写入誓言,应该说是社会认知层面的一个大的进步。我们应该树立一种社会风气,尊重和爱护今天的医学生,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给他们一定的信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这样才会有更多优秀的学生愿意投身于医学事业。要知道,优秀的他们才是我们明天健康最重要的基础保障。

     编辑:魏婉笛

     校对:刘美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