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中:特应性皮炎治疗格局有望改变
2019/1/15 18:43:13 健康报

     “皮肤痒不算病,痒起来要了命!”不知道是因为冷空气诱发,还是吃了什么引发皮肤瘙痒的食物,连续一个月来,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刘女士忍受着剧烈的全身瘙痒、夜不能寐,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地步。

     “又挠破了。”不得已,刘女士打开了灯,只见小腿内侧新伤加旧迹,四肢以及前胸后背的皮肤抓痕累累。

     丈夫在身旁说:“再吃点药吧。”

     “没什么效果,吃了也白吃。”刘女士既痛苦又无奈,瘙痒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漫漫长夜仿佛无尽的黑洞,一点一点吞噬着她的精神。

     把刘女士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这种疾病叫特应性皮炎,俗称湿疹。近日,记者专访了特应性皮炎(湿疹)“中国标准”的牵头制定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张建中介绍,湿疹皮炎类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能占到皮肤科门诊量的1/5~1/4,其中特应性皮炎(湿疹)占70%~80%,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从患者的认知度以及我国皮肤科医生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来看,我国在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等情况。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特应性皮炎影响全球5%~10%的成年人和10%~15%的儿童,美国约有1800万成年人及960万儿童罹患特应性皮炎,我国估计有1亿以上的患者,是一个庞大的人群。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由于疾病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不仅如此,特应性皮炎还可以合并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症状越重,越容易合并这些症状。因此,特应性皮炎不仅是一个皮肤病,而且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应该被重新认识。

     每天,张建中都会遇到很多类似的病例,生活中除了痒,这些患者已经无暇顾及其他。有名患特应性皮炎的大学生,为了避免自己抓挠,晚上睡觉前让家人将其手脚捆绑在床的四角,痛苦程度可想而知。一位来自澳门的高材生,正值青春年华,本应该在校园享受学习生活,可他的湿疹特别严重,全身连一处好皮肤都找不出来了,严重影响了学习,这个孩子接受脱敏治疗后,不但没有治愈,病情反而加重了。还有一名天津的老年患者,病情严重到全身皮疹、渗出,神志不清,到了病危的程度,是张建中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张建中说:“以上3名患者都是重度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是对患者个人的影响,而且是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必须用强有力的治疗。”

     诊断有了“中国标准”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与遗传和环境有关。有些患者皮肤存在先天缺陷,如皮肤中有很多种对于维护皮肤完整性十分重要的蛋白,正常人这些蛋白如丝聚蛋白是正常的,但部分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丝聚蛋白减少,所以皮肤很脆弱,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使得皮肤易干燥、裂口子,外来的过敏原、微生物容易进入皮肤,形成皮肤过敏和感染(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另一方面,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免疫系统也存在问题。许多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中有免疫球蛋白E(IgE)的升高,而这种蛋白在正常人体内是不高的。“这种免疫球蛋白是如何产生的?是外来过敏原刺激身体产生的,IgE与外来的过敏原结合后,就会活化人体内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造成组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皮疹和瘙痒等现象。除IgE外,各种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也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张建中说。

     临床上,特应性皮炎的表现多种多样,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好发于面颊部及额部;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好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腘窝;或呈痒疹状,成人则好发于躯干和四肢伸侧。

     正因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所以特应性皮炎诊断需要标准。30年来,国际上先后发表了多个诊断标准。张建中2015年组织全国40多家大型医院进行了多中心研究,收集了2662名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他们总结出中国成人和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特点,提出了特应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这一标准大大简化了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使得多年来躺在教科书里的诊断标准重新走入临床。目前这一标准已经在全国绝大部分医院应用,大大推动了我国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因为是张建中提出的标准,业内也常常称为“张氏标准”。这个标准是: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患者,个人和/或家族特应性疾病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等),血清总IgE(免疫球蛋白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凡是有第一条表现,加第二条和第三条的任何一项,该患者就可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综合征,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特应性皮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特应性皮炎是慢性病,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长期治疗。张建中表示,尽管特应性皮炎需长期治疗,但很多治疗是很简单的,如坚持使用保湿润肤剂。外用一些药物,并不增加患者负担,如果治疗得好,患者可与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全新试验将启航

     在传统治疗方法中,外用药膏、生活中忌食是人们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方法。殊不知盲目忌口是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一个误区。张建中接诊过一位小患者,聪明伶俐的小姑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因为患上了特应性皮炎,家长要求她忌食,海鲜类、牛羊肉、牛奶等一律不能碰,完全剥夺了小姑娘的饮食乐趣,还造成了她营养不良。张建中告诉她不必盲目忌食,并且教她如何记食物日记。逐一排除过敏食物,她认真地制作了饮食表,把每天吃的蛋白类食物记录下来,把皮疹和瘙痒情况也记了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最后确认只有几种食物需要忌食,孩子的生活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还有人认为,皮肤会对外用激素药产生依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副作用,以至于许多患者不愿意使用外用激素。张建中不无担忧地说,目前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碰到最多的不是滥用激素问题,而是不敢用激素问题。实际上,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治疗,种类多、疗效好、价格便宜、安全。他在各种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呼吁,皮肤科医生要敢于用激素、善于用激素、科学用激素,并要说服患者对激素有正确认识,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很多患者就是在张建中的指导下开始科学应用激素,使特应性皮炎得到了控制,甚至治愈。

     目前,张建中正在大力推广特应性皮炎的分类诊断和分级治疗。“特应性皮炎也有各种类型,如有的只有皮疹,有的合并哮喘,有的合并过敏性鼻炎,有的有IgE升高、有的没有,有的能检测出过敏原、有的测不出。此外,特应性皮炎症状有的轻、有的重,应当根据不同分级和分类,采取不同的治疗。”张建中说。

     张建中指出,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可以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所以建议患者在衣、食、住、行、洗等方面加以注意,如贴身衣服尽量纯棉,衣着要适当宽松,家中最好不养宠物,少去过敏原多的环境(如植物园、动物园等),用适宜水温洗澡(32摄氏度~37摄氏度),沐浴后建议外用润肤剂(建议沐浴后立即使用润肤剂),要养成习惯。

     关于药物治疗,目前特应性皮炎仍然以传统药物为主,对于轻度特应性皮炎可外用含激素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物;对于严重的特应性皮炎,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甚至需要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这些药物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会有一些副作用,如肝肾功能受损、骨髓抑制、高血压等,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和严密观察下使用。

     目前国际上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已经有了新的突破。2017年3月,一种生物制剂Dupilumab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成人特应性皮炎。治疗后,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并且安全性良好。2018年11月,Dupilumab又被FDA批准用于青少年(12岁~17岁)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

     Dupilumab是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抑制2种关键蛋白IL-4和IL-13的过度激活。IL-4和IL-13是2种炎症因子,被认为是过敏性疾病中关键驱动因素。

     Dupilumab在我国的3期临床试验即将开始,张建中是该项试验的牵头人。“我们已经联合全国20多家皮肤科中心一起开展试验,目前患者报名非常踊跃。估计到2019年年中会有初步的研究结果公布,期望到2020年能完成研究,拿出完整的数据。这对于严重特应性皮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福音。”张建中呼吁,全社会要重视特应性皮炎,它对家庭生活质量、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希望新的药物能造福更多患者,也希望国家对特应性皮炎的特效药物予以政策支持,让我国广大患者尽快接受更好的治疗。

     文/健康报记者 王天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