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系列直播|后疫情时代 医院要注入新动能
2020/6/5 13:30:00 健康报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对于各级医疗机构而言,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复工复产的多重压力下,如何满足患者正常医疗需求,如何缓解医院运营压力,如何实现医疗与预防的深度融合,成为医院管理者需要直面的问题。5月28日,在由健康报社主办、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战疫系列直播活动中,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管理者相聚云端,畅谈“非常时期”医院管理的“非常之道”。

     恢复日常 更趋精细化管理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不少医院管理者表示,医院应当“平战结合”,在常态化防控下,更要做好预检分诊、体温筛查、流行病调查工作,规范发热门诊流程,加强感染防控管理,积极开展核算抗体检测;严格陪护管理,推行预约诊疗和线上诊疗,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实行“一人一诊一室”,精简手术室、麻醉室、恢复室区域人员的数量,避免人员聚集,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表示,在院内要强化标准预防的落实,比如手卫生、咳嗽礼仪等;充分认识到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或不规范、使用过度都会增加感染风险;关注环境清洁消毒、标本运送交接、医疗废物交接等细节管理。他介绍,该院对不同岗位人员进行分类宣教和一对一培训,建立院感防控自评表,组织64个科室全员进行应急演练,每个科室建立一套院感防控流程。“对于恢复日常工作,要用好三件宝,即测体温、戴口罩、扫健康码,把好入院关口。”

    

     “在后疫情时代,如何一方面抓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保证医院正常运营,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赵建美介绍,疫情对医院运营带来较大冲击,今年前两个月,从全国层面来说,医院诊疗人次同比下降25.9%,公立医院下降25.7%,民营医院下降26.5%。无论诊疗人次还是出院人次还是手术人次,下降明显。此外,各医院面临的两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一方面,所有患者住院前全部接受核酸、抗体检测,费用增加约700元,如何更好实行单病种收费;另一方面,住院患者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以及CT结果,增加了住院时间,所以平均住院日有所延长,这对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是种挑战。“这要求医院的管理更应精细化。”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张万生表示,后疫情时期,医院的运营管理面临巨大挑战,比如医院门诊量、住院量明显下降,运营成本升高,医院需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正常诊疗活动,使疫情对医院的影响降至最低。“疫情过后,医保资金的支出增加,而医保资金增长有限,医院面临着更严格的医保资金管理。”张万生建议,医院需引入DRG驱动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做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改变按项目付费导致的过度医疗现象,从而倒逼医院提高诊疗效果降低成本。此外,在医院病案质量、临床路径、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等方面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建立学科能力评价体系,对不同学科进行科学精准定位和引导,并且提供与之匹配的资源,实现科学横向及纵向对比,引导学科水平提升。同时,还要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规范诊疗行为,提升患者满意度。

     转危为机 促进发展新业态

     孙发表示,后疫情时代,医院很多流程发生变化,特别是思维方式和观念,从医院管理角度来说,要考虑自家医院哪些学科需要加强建设,哪些学科需要加大投入。在此次疫情中,感染科摆到了突出的位置上。他介绍,2018年,该院开发“黔云感控”App,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对医院院感工作实施监控。

     “人人都是院感防控的实践者”要入心入脑,强调医务人员全职业周期对于院感防控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医院院感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推动院感防控制度真正落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从物资储备上,医院首先要储备至少10天以上的防护装备,从技术储备上,医院应成立跨学科院感防控专家组。”

     转危为机,促进医院创新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赵建美表示,医院要拓展医疗新业态,注入健康管理新动能。医院工作应当与健康中国行动相契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制订本院的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中长期行动方案。比如慢病管理,将患者历年数据包括体检数据、门急诊数据、住院信息等纳入健康管理中心的信息系统,制定健康管理目标和方案并进行阶段性随访干预,定期分析健康管理的成效。

     “这次疫情使线上预约诊疗得到更大程度实现。”张万生表示,通过疫情推动,使得网上预约、线上诊疗、互联网医院等方面发展走上快车道。推进互联网+医疗,开通多渠道便捷的预约挂号方式,通过宣传引导,逐步实现全预约诊疗,最大化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患者来院的无效时间。此外,要通过绩效引导提升医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医务工作者参与互联网诊疗工作、诊疗活动。

     补足短板 医防融合更完善

    

     “疫情对我们是一个大考,后疫情时代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今后要补短板,加强学科建设,比如感染病学科、呼吸病学科、重症医学科;在医院布局设计上,要对发热门诊科学规划,在重症医学监护室配备CT。”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表示,目前,医院只重视常规应急物资保障,而忽视了重大疫情救治资源战略储备;只重视普通传染病诊治保障,而忽视了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今后,要加快大型综合医院重大疫情应急救治战略物资的全面升级扩容,强化主力军地位,尤其要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价值,确保拥有充足的救治空间增量、人员增量、装备增量。

     梁廷波建议,从国家层面,应强势打造出一批国家级或区域级重大疫情战略储备医院,以及应急救治中心,同时承担国家和区域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职能。在此基础上,统筹布局完善重大疫情国家四级战略储备体系和四级应急救治体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梁朝朝表示,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的同时,还要着力建设两个体系,一方面要建立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应急人员、应急物资设备等,这些是保证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应按照突出重点、持续改进的思路,全员参与、全面控制,保障建立一套科学、严密、高效、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达到预防常态化、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

     梁朝朝建议,在加大对医疗体系投入的基础上,医学人才是关键,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提到日程上。更为重要的是,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需要更好衔接,从软件和硬件上要齐头并进,在人才、物资、设备、信息化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建设更高效的医防协同合作机制。

     健康报战疫系列直播回顾:

     全球直播,118个国家和地区聆听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为世界抗疫注入信心

     战疫直播间|9位医界大咖同屏纵论,后疫情时代人类健康与医院发展要点

     医院复工复产真的“步步惊心”?管理者们这样说……

     齐心“鲁”力 书写医院高质量发展答卷

     战疫系列直播|“赣”出战“疫”的江西路径,走上防疫的主“赣”道

     医院战疫经验国际分享 | 缺人、院感问题最受关注

     战疫系列直播|战疫守“沪” 疫情背后的思考

     疫情之后,如何用信息化支撑医院高效运行,听浙江医管大咖怎么说

     抗疫敢啃硬骨头 一线更显党旗红

     文:健康报记者 杨金伟

     编辑:管仲瑶

     审核:曹政 闫龑 陈会扬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