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武汉→郑州 千里传送“爱的快递”
2021/7/26 15:52:35 健康报

     7月20日下午,一份装有200毫升造血干细胞的“爱的快递”,承载着医生和患者的无限期盼,从福建省厦门市启程飞至湖北省武汉市,历尽艰难,于7月21日下午,成功抵达遭受特大暴雨侵袭的郑州市,为河南省肿瘤医院一血液病患儿送去重生希望。

    

     等待

     患儿今年8岁,从小体弱多病,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两年多的等待,在中华骨髓库数万名志愿捐献者中,找到了与该患儿最匹配的供者。对方得知初配成功,没有丝毫犹豫,“希望能救孩子一命”。

     7月20日,是约定好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日子。“移植前,患儿要进行预处理,体内免疫系统需被摧毁。感染、高热、贫血等风险进一步升高。”血液科副主任符粤文说,从采集到移植,必须分秒必争。

     受中华骨髓库委托,护送员小瞿要在7月20日这天从厦门护送造血干细胞到郑州,确保患儿顺利接受移植。

     辗转

     7月20日上午,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小瞿带着“生命种子”赶往厦门机场。

     当日16时—17时,郑州单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紧盯雨水狂泻的窗外,守在病区的符粤文,通过微弱的手机信号向家人报平安,今晚不回去了。紧接着,他收到暴雨红色预警短信,“雨越来越大,别出什么事”。

     预计17时55分起飞的航班延误了。“还能起飞吗?”大家心里都没底。

     同样值守病区的主治医生李钢苹,一直通过微信与护送团队联系。18时32分,“飞机可以起飞”。她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18时57分,装有“生命种子”的飞机从厦门起飞。此时郑州市区大水疯涨,道路断行。飞机在郑州上空盘旋了65分钟,迟迟不能降落。

     20时13分,再次传来令人担忧的消息,“郑州机场关闭了”。

     “飞机降不下来,怎么办?”符粤文准备好了紧急预案——如果到不了,就得用患儿爸爸的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这样一来,治疗风险和难度都大大增加。

     20时52分,飞机备降武汉。护送团队赶紧抢购高铁票,但停运的消息不断传来。

     22时07分,雨还在下,水还在涨。“揪心!还能来吗?”

     不能按原计划到郑州,细胞的储存条件又特别严格,符粤文反复叮嘱:“随时观察箱上的温度计,时刻保持细胞处在合适的低温。”

     得知细胞已妥善保存在邻近酒店冰箱,符粤文才松了一小口气,又一个难题逼近,护送员怎么来郑州?

     23时23分,符粤文连夜向院领导汇报,得到全力支持:如果高铁顺利达到,医院将排除万难前去接应!

     抵达

     手机里不断跳出高铁停运信息。就在大家束手无策,几乎绝望时,7月21日1时23分,等来了好消息:“抢到了21日最早到郑州的高铁票。”

     欣喜未过,再次被告知无法运行。已是21日7时。

     “细胞不能等,小患者更等不了!”21日9时,护送团队联系到一辆送货车愿意去郑州。“疫情时,河南给我们好多支援,我们当然要帮忙。”湖北籍司机听说是去郑州送救人命的细胞,决定马上出发!

     从武汉到郑州,511.8公里,越来越近了。

     此时的郑州市区一片汪洋,但乌云在消散,洪水在消退。捱过分分秒秒,一夜未眠的符粤文、李钢苹和患儿父母守在一起,等待着。

     刚过16时,雨停了,传来了令人无比激动的消息:“到郑州了,离医院还有13公里!”

     16时09分,曙光就在眼前,“还有最后1公里!”

     16点15分,“生命种子”历尽艰辛,抵达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所有人悬了23个小时的心,终于落下了。

     16时35分,这份跨越千里、弥足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被输入患儿体内。看到患儿渐渐睡去,符粤文抬头看了看窗外。长长的移植舱走廊里,仿佛还能看到护送团队匆匆离去的背影,一道微弱的阳光照进来,映在移植舱内患儿的床前。

    

     文:健康报记者 李季 通讯员 常榕

     编辑:张方飞

     审核:闫龑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