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控糖更要警惕低血糖!精准了解血糖变化对减少并发症大有裨益!
2021/9/29 16:40:32 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受访专家:郭立新,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1亿多的糖友,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太多人出现急慢性并发症,所以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非常之重要。”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说。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这也意味着大约每9个人就有1名糖友,且其中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好,

     治疗费用恐增10倍

     面对1亿多糖友,让医生们担忧的是,其中八成多患者的血糖却没有控制好。理想状态是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不过,《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2.2%接受了治疗,其中仅49.2%的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本人及家庭的负担大大增加,甚至可以相差十几倍。郭立新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关于北京市所有纳入医保糖尿病患者用药费用及处方情况的研究发现,无合并症的患者每年平均治疗费用仅2358元,而当患者合并最多6种合并症时的治疗费用增加到28066元,增加10.90倍。郭立新教授介绍,“这更说明应该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全生命周期的严格管控,减少并发症,这样既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减少了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同时也减少了国家的医保压力。”

     而作为糖尿病管理中“五驾马车”之一,血糖监测可以帮助糖友了解自我血糖状况、评估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此外,新型的持续葡萄糖监测仪(CGMs)还能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实时、连续的血糖值,从而直观的展示血糖的波动情况,及时发现隐匿的、不易被发现的高、低血糖。

    

    控糖很重要,

     更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治疗来说,低血糖和高血糖都带来危害,甚至低血糖的危害及严重性要超过高血糖。

     “面对一个糖尿病患者,内分泌科大夫第一要务是先要教会糖友什么是低血糖,低血糖怎样识别、怎样应对,这才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大夫。”郭立新说,“因为低血糖带来的危害在某种意义上是远大于高血糖的。实际上血糖稍微高一点,只要不发生严重的酮症和高渗状态,短时间内不至于产生很严重的损害,但是低血糖不同,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产生损害。”

     首先,严重低血糖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产生心慌、手抖、出冷汗、极度的不适等症状;

     第二,严重低血糖可引起脑功能受损。脑功能受损时,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下降的情况,还会导致精神症状,再严重者会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损伤脑功能,反复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痴呆的发生;

     第三,严重的低血糖还可以诱发心血管事件,引起心律失常,出现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对于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患者、血糖波动大的患者、需要进行治疗方案调整的患者,血糖监测非常必要,尤其是持续性的血糖监测,其中,低血糖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如能及时预警低血糖,对帮助患者改善长期的临床治疗结局非常有意义。”郭立新教授说。

    

    新型血糖监测仪

     可实现14天持续监测

     临床往往通过采集指尖血和静脉血检测血糖水平。9月14日刚刚在海南博鳌发布的拜耳新型的持续葡萄糖监测仪(CGMs),则是一款新型的以分钟为单位,通过实时测量组织间液葡萄糖来监测血糖变化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首例佩戴患者已于9月23日在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完成佩戴并开始使用。

     “一个是微创采集,一个是持续的监测,新型的CGM技术为糖友提供了很多便利。不同于传统指尖采血,CGM往往采用微创,甚至微丝技术,大大减轻患者采血时的痛苦的同时,降低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反应;通过对组织液葡萄糖的实时、持续监测,不仅能够获得人体血糖准确的波动情况,还能及时发现隐匿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连续14天佩戴监测,可以让医生更好的把握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而改进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治疗策略,实现更加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郭立新教授说。

     郭立新教授谈到,适合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的人群,一是1型糖尿病人群;二是进行胰岛素治疗,尤其是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群。此外,也包括一些特殊人群,如血糖波动大的老年人,需要进行治疗方案调整的人群,以及需要观测治疗方案调整后效果的人群,当然还有妊娠高血糖人群等。

     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微创、安全性非常重要。郭立新教授谈到,“CGM前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展示了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现在也将在博鳌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积累中国人群的数据,我们也期待着这样一个良好的产品在中国也有卓越的表现。”

     参考资料: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04):315-409.② Limin Wang, et al.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 JAMA. 2017;317(24):2515-2523.③ Guo L, et al. Changes in Direct Medical Cost and Medications for Managing Diabetes in Beijing, China, 2016 to 2018: Electronic Insurance Data Analysis. Ann Fam Med. 2021; 19(4): 332-341.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