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提示丨春节购物 避开这些“坑”
2022/1/29 9:00:00 老年健康报

     2022-01-26 20:02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很多人忙着置办年货。商场、超市、电商平台等经营者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但低价并不等于实惠,一些不法经营者可能借低价之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在此提醒您,春节购物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开下面这些“坑”。

    

     低价问题食品安全风险高、营养价值低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开展了一项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活动,发现在售的食品中混杂着一些“山寨”食品和“三无”食品,由于这些问题食品大多使用不明原料,生产过程也不规范,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

     第一,消费者要检查商家是否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并查看《食品经营许可证》上载明的经营范围与所经营的产品是否匹配,建议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处购买食品。

     第二,消费者要关注食品的标签信息,特别是商标、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号、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等,了解产品基本情况,防范“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0元购”藏猫腻让利为假,盈利为真

     一些价格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促销“猫腻”较多,看似让利消费者,实则“放长线钓大鱼”,用“免费”“0元购”“秒杀”“充多少送多少”等作为诱饵,诱导消费者“上钩”。

     这些让利产品有的质量特别低劣;有的在服务上缩水;有的诱导消费者充值大量的预付款等。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

     第一,消费者要警惕商家的超低价甚至免费促销行为,仔细辨别促销的真伪,特别要了解是否附带其他条件。

     二要理性充值,对于“充多少送多少”“高额返现”等形式诱导充值的,要结合商家的信誉度、消费需求等综合考虑,建议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

     三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和个人财产安全,不随意填写手机号、地址等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二维码。

     供稿:中国消费者协会

     审核:王俊聪

     策划:王俊聪

     编辑:尤颖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年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