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话养生
2022/8/23 16:26:34 老年健康报

    

    

     避秋燥

     秋季燥气当令,人们容易犯“燥病”,俗称秋燥。初秋尚热,燥而偏热则常病温燥。深秋气寒,燥而偏寒多发凉燥。常言道:“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在处暑时节,白天要避免高温日晒,晚上应注意避免着凉。饮食清淡,以甘润养阴为主,可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注意补充水分。

     畅情志

     暑热退去,虽然没有了热扰心神,但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俗称“悲秋”。处暑时节,大家要注意收敛神气,调畅情绪,保持从容、平和、愉悦的心态,避免发怒,情绪不要大起大落。平时可听听音乐、练练书法或外出钓鱼,以安神定志。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多去户外活动,心情也会豁然开朗。

     调饮食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有所好转。贴秋膘要适度,以免因摄入过多肉类加重肠胃负担,影响消化功能。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大,肠胃易受冷热刺激,引起痉挛、反酸、腹胀、腹痛以及腹泻等不适表现。饮食宜清淡温和,偏于滋润。平时可以多喝粥,吃一些汁液丰富的蔬菜和水果,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食用芝麻、蜂蜜、银耳、百合、莲藕、荸荠、梨等食物,有利于滋阴、润燥、养肺。

     处暑时节,仍觉心气浮躁、心火上浮者,或失眠、烦躁者,可适当食用酸味食物,以帮助收敛浮火。例如,山楂、醋等都可以酸味收敛阳气。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早进行温补,尽量少吃羊肉、烧烤等温热之物,少吃韭菜、葱、姜、蒜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

     适劳逸

     处暑之后,天气转凉,可适当加强运动。老年人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以免加重秋乏。运动锻炼可安排在早上和晚上进行,以有氧运动为主。老年朋友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登山等。

     慎起居

     处暑时节,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阴阳随之转换,每日需增加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晚上可提早入睡,适当午睡,避免秋困。

     秋季常常寒热交替,老年人要留意温度变化,适当添衣。另外,白天可多开窗,使空气流动,以荡涤室内湿浊之气。

     作者: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李金辉

     审核:王俊聪

     策划:王俊聪

     编辑:王千惠 尤颖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年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