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丨骨量“入不敷出” 当心骨质疏松
2022/10/20 16:45:08 老年健康报

    

     生活中,很多人在不慎跌倒、晾晒衣被,甚至打喷嚏时都可能发生骨折,这些骨折多与骨质疏松有关。今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为“巩固一生,‘赢’战骨折”。为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余学锋呼吁大家关注低骨量及其引起的骨质疏松。

    

     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高于前列腺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

     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如果把人的骨骼比作一座大厦,盖大厦的主要材料就是钙、骨胶原等。盖大厦的工人与拆大厦的工人同时在工作:搞建设的是成骨细胞,促进骨骼形成;搞破坏的是破骨细胞,破坏旧骨骼。

     30岁以前,人体成骨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破骨细胞,骨骼生长迅速而损耗少,骨形成大于骨丢失,在30~35岁达到人一生中的峰值骨量。

     30岁以后,人的骨骼生长速度开始减慢。成骨细胞的活性越来越差,破骨细胞的作用逐渐居上,且越来越强,导致骨形成少于骨丢失。当骨量“入不敷出”后,就可能形成骨质疏松。

     如何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症

     疼痛、体形改变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疼痛:轻症者并没有明显表现,重症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腰背疼痛、四肢骨骼疼痛、乏力,常在劳累和活动后加重。

     体形改变:骨质疏松症可导致身高变矮、驼背,有的人不仅形态异常,还会出现心肺功能异常。

     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轻微活动、创伤、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多发生在脊柱、髋部和前臂。

     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无明显感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则可能骨质疏松症已相当严重。

     防治骨质疏松的三大法宝

    

     提醒:老年人,尤其是已有骨质疏松的人群,要注意运动安全,可以通过行走、慢跑、太极拳等调动全身肌肉活动的项目增强骨骼,但应避免进行瑜伽、普拉提、游泳及骑自行车等弯曲动作太多的运动。

     关于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人老骨脆是正常的衰老表现,无需治疗。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低,骨质变得很脆弱,不及时治疗后果很严重。最大的危害就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时即使没有跌倒,仅仅咳嗽、弯腰、颠簸也会发生骨折。我曾在临床中遇到一位75岁的患者,只因拎了一下热水瓶,右手就骨折了。去医院检查发现,其全身的骨头都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误区二:可在室内透过玻璃晒太阳来补钙。

     室内晒太阳只得到了阳光的温度,却失去了阳光的“营养”。实验显示,普通玻璃窗户可以阻挡大部分紫外线,人体只能接收到日光中的红外线,不会起到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余学锋

     编辑:尤颖康审核:王俊聪策划:王俊聪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年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