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丨了解这些知识 避免“卒”不及防
2022/10/29 8:00:00 老年健康报

    

    

     今天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脑卒中又称中风,是大脑内部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已成为老年人第一位死亡原因。我们如何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和识别脑卒中呢?

     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

     如果老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或活动时,突然出现下列症状,就要高度警惕脑卒中:

     1.突发一侧肢体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甚至突然跌倒。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口角流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动作不协调、步行困难。

     3.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或向一侧凝视,或看东西重影。

     4.说话不清楚,舌头不灵活,或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

     5.头痛、恶心、呕吐、头晕或眩晕(看东西天旋地转或感觉自身旋转)。

     6.存在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感觉迷糊或发生昏迷、抽搐等。

     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多个同时出现。“时间就是大脑。”老年人一旦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周围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时间送医救治。

     做好预防有三个重点

     预防脑卒中,大家应做到三点:合理膳食、控制危险因素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合理膳食

     1.低钠饮食:具体来说,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2.优“脂”饮食:限制动物(牛、羊、猪等)性脂肪的摄入,增加植物(如大豆、花生、葵花籽等)性脂肪的摄入,可有效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脑卒中有重要作用。

     3.多吃蔬菜、水果、谷类食物: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纤维素,以及抗氧化的生物素,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脑血管疾病。

     02

     控制危险因素

     1.控制血压:单纯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和肾脏病的患者则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脑血管狭窄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不宜过低,以保持充足的脑部供血。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时,如果将血压降得过低,会使本来就已处在缺血状态的大脑缺血程度更加严重,从而引发脑梗死。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以便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患者应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使血压保持平稳。

     2.控制血糖: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原则是,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以减少脑血管并发症。推荐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3.治疗心房颤动和心瓣膜病:心房颤动和心瓣膜病有可能导致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造成脑栓塞。因此,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心房颤动和心瓣膜病,对脑卒中的预防十分重要。

     4.降脂治疗:如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毫摩尔/升,推荐强化降脂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再次发生。对于伴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幅控制在40%以上或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水平设定为<1.8毫摩尔/升,获益更大。

     0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戒烟:建议大家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

     2.控制体重:肥胖者多伴有血脂异常,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还易引发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3.适当运动: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的血流量。运动的方式有很多,如骑自行车、快走、慢跑、爬山、打太极拳等。每次运动的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

     作者: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刘海峰

     编辑:王千惠 尤颖康审核:王俊聪策划:王俊聪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年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