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3个事最损耗阳 气!老中医支招,守住你的健康根基
2018/8/2 健康养生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入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不开空调就会不停出汗,而有些人竟然怕冷,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稍微遇冷就会感冒,每天精神不振,容易犯困,还经常觉得腰酸、四肢乏力等。从中医角度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其实就是阳虚,为体内阳气不足。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之于人,就好比太阳之于自然,自然界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人没有阳气就会减寿。

自测:你是否丢失了阳气?
1.你手脚发凉吗?
2.你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3.你吃凉东西会感觉不舒服吗?
4.你喜欢吃热的吗?
5.你尿量多吗?尤其是晚上尿多吗?
如果以上问题有一个回答“是”,就可能是阳虚体质。

阳气就像是一个保卫身体的小卫士,披着盔甲,拿着刀枪,随时随地准备和病魔战斗。但当你体内的阳气不足了,兵将衰弱,城门坍塌,就会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体内就会有寒邪、湿邪,身体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
三伏的夏天,3个事最耗阳 气
1、休息不足
养生常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回归本位。如果经常熬夜打牌、唱歌等,或者烦劳过度,阳气就不能归位,只能慢慢耗散。

2、嗜食寒凉,兼好甜辣
现代人受西方营养学的影响嗜食生冷水果,由于冰箱的普及,人们为求刺激口腔好食冰冻食品,尤其喝冷饮之风流行,这些都会严重损害脾胃阳气,尤其在夏季人体阳气外散,胃肠反而呈虚寒状态,故夏季应饮食清淡、温食热饮。

3、空调过凉
随着盛夏的到来,被“冻着”的人也越来越多。
夏天,衣着单薄的人们从闷热的室外进入空调房间,扑面而来的一阵阵冷气会刺激血管急剧收缩,导致身体受损、受冷;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的人,尤其是爱穿短裤、短裙的女性,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颈椎、腰椎常感酸痛发硬,这就是寒气入侵的表现;屋里太“冷”,还容易导致胃肠运动减弱。这就是现代人在夏天最容易得的“空调病”。

三伏天是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于吸收,是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具有温煦脏器的功能,是人体一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阳虚不得温煦,阴寒内生,故见阳虚诸证。由肾阳虚各项功能障碍的男性,选择补肾食品时可以考虑羊肉以及黑桑葚。
阳气不足,多放姜
生姜偏于散寒,干姜有温中回阳,特别是温暖脾阳的作用。阳虚怕冷、脘腹冷痛、便溏腹泻、四肢发凉的人很适合。
阳气不足,常吃羊肉
为温补佳品,有温中暖下、益气补虚的作用。建议阳虚的人在秋冬以后常吃,可以起到补虚劳、祛寒冷、助元阳、益肾气、温补气血的效果。肾虚腰痛、虚寒怕冷、胃脘冷痛、妇女产后体虚者均能受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