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想进补,调脾胃,做好“三个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2018/8/10 16:33:00 健康养生

    

     语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早”,指的是,0点-12点,这一时间段。

     “晚”,指的是,12点-24点,这一时间段。

     今年立秋,恰逢晚上,应该是属于“晚立秋”。

     立秋后,还要注意谨防“秋老虎”,继续做好防暑工作。

    

     立秋要“贴秋膘”,再加之,“一夏无病三分虚”,于是,很多人,立秋一到,便开始“进补”。

     然而,此时,想要进补,应该先调理脾胃,再进补,可事半功倍!

    

     经过苦夏的煎熬,人们的脾胃,普遍较弱,此时贸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出现胸闷、腹胀、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

     因此,立秋后,进补之前,要先把脾胃调理到位,给脾胃一个适应期,这样进补,才可事半功倍!

    

     立秋后,想进补,调脾胃,做好“三个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第一个字:“吃”

     ——吃粥,健脾和胃

     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

     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所以,立秋后,要注意吃粥,调养脾胃。

     红豆芡实薏米粥

     食材:赤小豆、芡实、薏米

     做法:

     1、把赤小豆和芡实,倒进大碗里,加水浸泡约8小时左右。

     2、将薏米炒熟,备用;

     3、浸泡过的赤小豆、芡实倒进锅里,加入炒好的薏米,煮大约两小时,煮至熟烂即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此粥,可以健脾祛湿,有助于去除暑湿,促进身体健康。

    

     小米南瓜粥

     材料:小米100g,南瓜300g

     做法:

     1、南瓜去皮切块,小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0分钟。

     2、准备适量的水,大概500ml左右,倒入电饭锅中,下小米煮30分钟。

     3、30分钟后,加入南瓜同煮,继续煮15分钟左右即可。

     小米,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南瓜性温,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之功效。可保护胃壁,使胃部免受刺激,可很好的滋养肠胃。

    

     山药粥

     材料:山药、粳米

     做法:山药切片,粳米淘净,两者一同煮粥,以熟烂为宜,食时加少量糖。

     山药,味甘性平,温和、滋补,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治疗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山楂粥

     材料:鲜山楂5枚,糯米2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将鲜山楂洗净,去核,切成两半,糯米洗净后用水浸泡1小时。

     2、将锅置火上,放入糯米,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煮30分钟。

     3、将山楂放入粥中,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红糖调味即可。

     山楂,可消食、健脾、和胃,适当吃点山楂,有助于健脾和胃,帮助秋补打好基础。

    

     第二个字:“喝”

     ——喝茶饮,温胃养胃

     茶疗,在调理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以理气、活血、和胃、止痛,达到治根的目的。

     茶疗,温和持久,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红糖姜茶

     材料:红茶,生姜、红糖

     做法:

     红茶3-5g,生姜片2个,红糖适量,热水冲泡,饮用即可。

     红茶属发酵茶,可有效保护胃黏膜、预防胃溃疡。

     加入红糖、生姜,还有止胃痛的功效。

    

     蒲公英黑苦荞茶

     材料:蒲公英叶子、蒲公英根茎、黑苦荞

     做法:

     1、蒲公英叶子,洗净,烘干,磨碎,备用;

     2、蒲公英根茎,洗净,切段,烘干,磨碎,备用;

     3、黑苦荞,洗净,烘干,磨碎,备用;

     4、取蒲公英根、黑苦荞,蒲公英叶,按照2:2: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5、每次取2-5g,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蒲公英,药食两用,全株可入药,入胃经,有很好的养胃效果,可以清胃热、消胃炎,治胃痛,对幽门螺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对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蒲公英对于各型胃脘痛者,能够清热润胃,消炎止痛,清热而不伤胃,养阴而不恋邪,且无壅滞之弊。

     黑苦荞,《本草纲木》记载,“降气宽肠磨积滞, 消热肿风痛,除白浊血滞, 脾积泄泻”。

     黑苦荞,能消积, 有益气力、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

     二者搭配在一起,对于养胃、消积、胃脘痛,有很好的效果。

    

     紫苏陈皮茶

     材料:紫苏叶、陈皮,生姜、冰糖

     做法:

     1、紫苏叶洗净,陈皮洗净,生姜切丝;

     2、三者同煮,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紫苏叶,性辛、温,入肺、脾经,可发汗解表,生气宽中,行气和胃。

     陈皮,能化痰健脾,降腻止呕。

     生姜,入脾经、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之效,有助缓解风寒感冒、胃寒胃痛、呕吐腹泻等不适。

    

     第三个字:“按”

     ——按穴位,养胃更健康

     1、按足三里,促消化

     位置: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

     作用:可治各种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2、按中脘穴,温胃理气

     位置:肚脐向上4寸

     作用: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3、按章门穴,除胃痛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

     作用:消化不良,腹痛腹胀。

    

     最后,调脾胃,晚饭后,散散步

     适度运动,有养胃健脾的作用。

     散步,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

     晚饭后半小时,养成散步的好习惯,帮助胃消化,有助胃部健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