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苦瓜最泻火、海带最降脂…它们堪称夏季良药,家家用得上~
2016/7/12 健康养生
1.苦瓜最泻火
夏为暑热,五脏属心,容易让人心烦气躁、口舌生疮,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
《滇南本草》记载:苦瓜入心脾胃三经,可以泻火、清暑、益气、止渴。从营养学角度看,苦瓜含有苦瓜甙、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缓解夏日食欲减退。
苦瓜的烹调方法并无太大局限,快炒、凉拌、煮汤都不错。不过,苦瓜性寒,易伤脾胃,特别是孕妇、儿童及体质较差或怕冷、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

>>> 凉拌苦瓜 <<<
用料:苦瓜一根、葱白一根、红彩椒少许、食盐1茶勺、蒜茸少许、生抽1汤、勺醋1汤、勺白糖1茶勺、香油少许
做法:苦瓜洗净,对半切开去瓤,斜刀切成均匀的薄片。锅中加水,调入一茶勺的食盐,水开以后下入苦瓜绰水。
捞出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凉开水里。红椒和葱白切丝。把蒜茸放入调料碗中,加入生抽、醋、白糖、香油搅拌均匀。
把苦瓜捞出稍微控干水分,摆入盘中,再放上红椒和葱白。把调料汁淋在苦瓜上。锅中烧热少许油。把热油浇在蒜茸上,即可食用。
2.绿豆最解毒
绿豆性凉味甘,能清热消暑、止渴利水,是夏季防暑佳品。《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利小便,已泻痢。”
从营养学角度讲,绿豆皮富含多酚类物质,盖上盖煮沸,尽量避免接触到氧气,溶出的多酚类物质尚未氧化,此时清热解毒作用最强,特别适合烦渴、咽喉肿痛、小便发黄的人饮用。
绿豆的食用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绿豆粥、绿豆糕等都是极佳的。

>>> 绿豆莲子银耳羹 <<<
用料:绿豆150克、银耳30克、莲子30克、百合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绿豆洗净,清水中浸泡1小时;莲子泡发去心待用,银耳放在温水中泡软,去蒂撕小片。百合去根掰成一片片,洗净待用。
将绿豆、银耳、莲子加入适量冷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煮约25分钟。放入百合煮5分钟。最后加入适量的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3.陈醋最开胃
许多人一到夏天就没食欲,这是因为夏季易出现津液耗伤,暑湿困脾,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此时,可适当吃点醋。
醋入肝、胃经,可以开胃,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炒菜或拌凉菜时点几滴陈醋或米醋,不仅能给改善菜品口感,也有助消化吸收,增进食欲。
平时还可以吃些老醋木耳、老醋花生、老醋蛰头等凉拌菜。夏天各种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而醋酸还具有抑菌作用,能对食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老醋木耳 <<<
用料:木耳、胡萝卜、大蒜、陈醋、香菜、糖、香油、盐、鸡精、白芝麻
做法:先用温水把黑木耳泡开。去蒂洗净撕成小片;胡萝卜切片;烧开水,木耳入开水中烫一两分钟,然后捞出来过凉水。
老醋大半碗,直接入锅加热,同时加入适量的酱油、盐、鸡精,以及白糖。醋汁烧开后,倒入碗中,放凉。蒜拍碎,切细末。和调好的醋汁一起倒在木耳上,撒上白芝麻搅拌均匀即可。
4.大蒜最杀菌
大蒜是夏日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大蒜富含铁、硒等微量元素及有机硫化物等有益成分,可杀菌抑菌。
特别是生吃杀菌效果最好,其中的蒜氨酸、蒜酶等有效物质会互相接触,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
吃饺子加点蒜泥,拌凉菜加点蒜末,炒青菜加点蒜蓉,都是很健康的吃法。需要注意的是,用大蒜炝锅时油温不宜过高,烹调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减少高温对大蒜素的破坏。

>>> 蒜蓉凉拌茄子 <<<
用料:茄子500g、油、盐、白砂糖、老抽、生抽、大蒜
做法:茄子洗净上笼,大火蒸15分钟左右,取出用小刀划成小条。取一只小碗调酱汁,在碗里加盐、糖、生抽、老抽和一点高汤或水。
将酱汁淋到茄子上。撒上拍碎的大蒜和小蒜苗。浇上热油,能听到吱吱响声温度正好。这样大蒜的香味才能释放出来。
5.海带最降脂
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高,高脂血症患者不妨吃点降脂食物,而海带是不错的选择,其中含有的褐藻酸钠、海带淀粉等有降脂、降压功效。
夏天还是吃夜宵的时节,摄入大量油腻食物也会升高血脂,此时将海带煮熟后切丝,加入陈醋或米醋,与白菜丝一起拌着吃,不仅美味,还能消食解腻。

>>> 凉拌海带丝 <<<
用料:海带丝200g、香菜5g、蒜5粒、盐、鸡精、香油、醋
做法:海带丝买的现成的,洗净,切断,蒜切末。烧开水,将海带丝焯熟。捞出放凉水中。香菜切段。所有材料放一起,加入盐、鸡精、香油、陈醋,搅拌均匀即可。
6.鸭肉最滋补
夏季消耗较大,清热解暑的同时也应该适当进补。
鸭属水禽,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而且鸭肉不温不热,可补虚生津、利尿消肿,适合容易上火的夏季吃。但由于鸭皮中的脂肪含量较高,食用时最好将鸭皮剔去。

>>> 鸭肉粥 <<<
用料:鸭肉(熟)250克,大米100克,黄酒少许,盐少许,清水适量,鸡精少许,葱花适量。
做法:将准备好的鸭肉切丁。再把米洗干净以后放入锅中,加水熬成粥。待糯米成粥后,再依次放入鸭肉、少许料酒和盐,煮至粥熟。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健康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