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体检的几个关键问题:该做哪些检查、什么时候做、体检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 科普时间
2024/3/31 健康中国

     防癌体检是早期发现健康风险的一种有效策略。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能通过体检发现癌症的端倪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干预。那么,防癌体检查什么?怎么查?希望以下这几个关键问题的解答,能帮助您在体检时不迷路。

    

     何时进行防癌体检

     防癌体检的时机是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许多癌症类型通常在特定年龄段内发生的风险更高。因此,我们会将在以下这些年龄段的人群视为进行筛查的重点目标。但这并非一概而论。

     个人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筛查的时机,对于具有肿瘤家族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具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在体检中发现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则需要调整起始筛查年龄或加强筛查频率。

     一般情况下,综合国内主要的癌症筛查相关指南共识,对于常见癌种的筛查起始年龄建议如下:

     乳腺癌筛查

     通常将40岁作为筛查起始年龄,一般风险者应每1~2年进行一次筛查,而高危人群可提前到40岁以前。同时,从18岁开始就应该学习乳腺癌自我检查的方法和接受外科查体。

     宫颈癌筛查

     一般从25岁开始,随后根据检查结果等动态调整检查频率。而对65岁以上的人群,如果从未接受过筛查或前10年无充分阴性筛查记录或有相应指征,仍应进行筛查。

     前列腺癌筛查

     通常从50岁开始,对于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可提前至40~45岁。首次筛查后,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考虑每2年进行1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

     肺癌筛查

     通常从50岁开始。若有30年及以上吸烟史并且目前仍然吸烟或者在过去15年内已经戒烟的人,建议考虑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

     胃癌筛查

     来自胃癌高发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既往患有胃部疾病、一级亲属罹患胃癌或具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需以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

     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是防癌体检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类型的癌症通常需要不同的筛查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乳腺癌筛查

     定期的乳腺自我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腺病变,乳腺彩超和钼靶是早期乳腺癌筛查的常见方法,必要时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宫颈癌筛查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或宫颈刮片)和宫颈HPV病毒检测是早期宫颈癌筛查的常见方法。

     前列腺癌筛查

     PSA血液测试是早期前列腺癌筛查的一种方法,此外还需结合其他体检项目和相关症状,如直肠指检、前列腺超声检查。

     结直肠癌筛查

     粪便隐血检查是一种常见、无创的初步筛查方法,可以检测大便中是否含有血液。而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直接检查结肠内部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发现息肉或癌症病变。

     肺癌筛查

     低剂量CT扫描是肺癌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高风险群体尤为重要。

     胃癌筛查

     内镜检查是胃癌确诊的金标准,其他筛查手段还包括Hp感染检测,联合胃癌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等。

     此外,近些年还涌现出更多新型的肿瘤检测指标,如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基因甲基化检测、血液循环肿瘤细胞、血液循环肿瘤RNA等,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而不同的癌症类型有不同的筛查建议,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应该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因此,一定要与医生讨论,以确定最适合的筛查计划。

    

     如何准备防癌体检

     在进行防癌体检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这些工作包括:

     了解家族史

     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癌症病例,以确定您是否属于高风险群体。

     告知医生您的病史

     如实告知医生您的个人病史,包括癌症病史和其他慢性疾病史。

     停止特定的药物或补充剂

     在进行某些筛查前,您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停止使用某些药物或维生素补充剂,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筛查结果。

     遵循准备指南

     根据即将进行的具体筛查方法,可能需要采取特定的准备措施。例如,在结肠镜检查前,您可能需要进行结肠清洁。

     需要提醒一点,防癌体检不能替代预防措施。防癌体检只是癌症预防的一部分,预防癌症的关键策略还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张群

     策划:谭嘉 余运西

     编辑:栾兆琳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中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