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医的角度上,是怎么看待肥胖的?
2019/4/22 17:00:00 健康咨询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肥胖因其会导致多种疾病,影响生命质量而成为重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学在对肥胖的认识和治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肥胖症有了初步的观察和记载,经过历代医家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目前对于肥胖症的病因分型和辨证治疗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与先天禀赋、过食肥甘、疏于劳作、七情过度、脾胃虚衰、痰饮水湿等有关。

     先天禀赋

     体形的胖瘦受先天禀赋的影响十分明显。中医认为体质阴阳刚柔的差异,是由先天禀赋决定的。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素问·奇病论》说:“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临证指南医案》对于肥胖的形成描述得更为具体、详细,认为“湿从内生,必其人膏梁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

     脏腑失调

     无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出现脏腑气血失调,肥胖发生的机率也随之增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

     痰浊水湿

     痰浊水湿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丹溪心法》说“肥白人多痰”、“肥人多是痰饮”。肥胖人多食膏梁厚味,日久必致脾虚,脾虚不主运化,若再多饮酒醇,必然痰湿内生,湿浊积聚。

     好逸少劳

     若过食肥甘,又疏于劳作运动,甚或久坐久卧,使体内营养精微不能消耗,日久必积聚而成肥脂。且“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气伤则虚,肉伤损脾,气虚脾损则运化失司,代谢失调,脂膏痰浊内聚发为肥胖。

    

    

     目前肥胖的中医分型一般是根据全国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将单纯性肥胖分为五型,即脾虚痰湿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

     据此分别采用

     化湿法,如泽泻汤、二术茯苓汤、防己黄芪汤等;

     祛痰法,如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导痰汤;

     利水法,如五皮饮、小分清饮;

     通腑法,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消导法、健脾法等治疗,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往期精彩回顾▼肥胖和肾脏的关系如此密切?小心体重影响健康!

     表面无任何异常的“大腹便便”,却会带来各种健康问题!腹部肥胖的你还好吗?

     肥胖也会“传染”!胖不是你的错,但连累别人可就不好了……

     文章来源:健康咨询报

     图片均为授权使用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咨询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