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湿气重,?巧用艾蒿,除湿又温阳!
2019/4/25 17:00:00 健康咨询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潮湿的环境,容易让湿邪侵入人体。中医最怕湿邪,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过重会招来脂肪肝、高血压、肥胖……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湿从哪里来?
湿气分内湿和外湿。
外湿是自然环境引起的,如雨水过多,涉水淋雨,久处湿地,水上工作者、矿工长期井下作业,或长年晒不到太阳等;
内湿是体内产生的,每日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消化吸收),变化成精微物质,输布到全身以营养各个脏器,不需要的东西作为废物排出体外。如果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反而停聚体内就会产生水湿停聚,称之为内湿。
您有“湿邪”吗?
若出现以下症状,您也许就感受湿邪了:
1.头重如裹、身体困重、疲乏无力。
2.关节酸痛、漫肿。
3.下肢水肿。
4.口甜、口黏、口虽渴而不欲饮水。
5.皮肤起疱疹、瘙痒、渗液。
6.尿频、尿急、尿痛。
7.大便稀溏或不爽,黏滞难冲。
8.舌苔腻。
艾灸养生,祛湿补阳
艾草是常见的一种菊科草本植物,《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专入肝脾,兼入肾。艾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之功效。
艾属于“阴中之阳”,五脏中对应“阴中之阳”的脏器就是肝,而春天正是主肝,是用艾来入肝脾的好时机。艾叶不仅有温补的功效,还能驱寒祛湿,谷雨前后湿气重,不妨用艾来温补祛湿。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祛湿。
艾灸取穴如下: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可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是一个祛湿非常好的穴位,每日艾灸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以上穴位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
此外,还可用艾叶泡脚。每次泡脚时,加用艾叶30克,温水以没过脚踝为准,不要超过40℃,以免烫伤肌肤。浸泡10分钟,不要超过15分钟。一周1~2次即可。
用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叶使用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如艾草中的油脂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出现皮肤发热、潮红,最好停止使用。另外,艾草性温,容易上火的人群最好不要使用,使用艾叶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往期精彩回顾▼神奇的艾灸疗法
艾灸除湿,但你真的适合吗?
您听说过神庭穴吗?常按摩这个穴位,好处居然这么多!
文章来源:健康咨询报
图片为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咨询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