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相信医生?信任的边界在哪里?
2018/11/19 17:03:25 医学人文之花

     -

    点上方蓝字关注,聊你知道的医学人文


     -唯爱可信,唯情可渡,唯心可住-

    

     你为什么会相信医生?信任边界在哪?

     文/廖欣

     今天和朋友讨论医学中的信任问题。朋友说,想让患者相信你,医生要有同理心。

     我认可同理心的观点,但对于如何才有同理心,以及医生和患者双方是否能同时具有同理心,持一种更深的忧虑。我写下了一段这样的话:

     同理心怎么获得?信任如何实现?其内在逻辑在哪里?心理学马斯洛原理可以借鉴。但只有马斯洛是不够的,还要补充人的精神进阶法则。

    

     人的精神境界是有高低之分的,满足个人需求的是相对低层次的,而能达到同理心,是很高的精神进阶,接近佛学上的“无我、不二”。假如一个医生从来不曾做过患者,感受不到病痛的折磨,他是否能真正体会到患者的苦痛?比如我们不曾吃过牛肉,我们是否能说出牛肉的滋味来?这是问题所在,医学人文要解决这个问题——个体体验的不同、精神进阶的差异(医患双方)。

     一个精神进阶很高的人,能体谅、理解、洞悉、宽容那些精神进阶比他低的人。比如“无我、不二”,慈悲心、同情心、同理心就产生了。再打一个粗浅的比喻,一个小孩不会用筷子,大人却能很溜地使用,但大人不会取笑他,而是耐心地教会他用筷子,因为在大人眼里,他知道这是一项相对于孩子来说很难的技能,必须通过无数次实践才能掌握。

     在面对疾病的时候,医生也许淡然处置,因为对于医生来说,他熟练掌握了治疗这个疾病的全部技能。那么,他就要宽容对待患者的恐惧、不安和消极。因为患者并不具备专业技能。

     关于信任,一个正常的人,确实无法完全相信另一个人,哪怕他自己对自己也会常常怀疑。这是前提。人只能说无限地接近完全信任另一个人。你是医生,你说来看病就必须毫无保留地信任我,这是扯淡!没有哪个患者能做到。

     信任大概可以划分为几个程度,每一个阶段都要区分对待,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化解。追踪不信任的源头是有价值的,在医患关系中,医学人文要解决信任的机制问题——即造成不信任的是什么,谁是关键因素,有无补救措施等等。

     也许可以摊开这样的一条程度尺子:

     完全信任-比较信任-信任-相信-将信将疑-怀疑-不信任-质疑-否定-全盘否定-敌视

     当你作为一个患者,一个医生能够获得你的信任,首先是因为他代表了一种职业的专业性——他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有经验的、合法的、能治疗疾病的人。所以你信任他,愿意把隐私告诉他,并接受他的检查和治疗。

     这里面隐含了很多信息:环境因素,比如在一家具有权威性的医疗机构里,会增加你的信任度;形象因素,比如他着装非常专业,干净利索,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展现出职业感和专业性;人文因素,比如十分同情患者病痛,用词很谨慎,嘘寒问暖很贴心;辅助因素,比如检查设备的高端精准、治疗方案的详细具体合理,行动高效准确、其他医护人员配合及时热情等等。这些隐含的因素,都能增进患者信任。

     患者信任医者,医者也能获得一种执业尊严或基于职业本身的满足感、自豪感,他更加自信地投入诊疗过程,更加积极地调动感官来感受患者的一切微妙变化,更加敏捷而周全地做出诊疗判断。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现实中总有脱节的地方。信任的不对等会产生很多问题。

     那么,首要的责任是在医方,因为患者是主动来求医,他天然缺乏安全感,他是被迫相信医生(一个陌生人),如果医生无法展示出足够的专业和敬业,患者的信任度就会一直降低。信任度降低了,也会反作用于医生本身,试想,你正在给一个不信任你的人看病,你的心情会好受吗?

     医学人文,就是要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没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医院,医患互信问题会最终被引爆成更大的社会问题,医学人文也许不是万能药,但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调和作用。

     对于医学人文,您有什么真知灼见?

     欢迎您留言分享

    

     // END

     -唯爱可信,唯情可渡,唯心可住-

     “医学人文之花”微号,探索医院人文价值、具体呈现、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致力于推动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回归或重现。欢迎投稿!53585483@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人文之花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