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 | 患者为什么会送锦旗?锦旗象征着什么?
2018/11/21 19:44:44 医学人文之花
-
点上方蓝字关注,聊你知道的医学人文
-唯爱可信,唯情可渡,唯心可住-

患者为什么要送锦旗?锦旗象征着什么?
文/廖欣
在临床工作中,不少医生都有患者赠送锦旗的经历,第一次收到锦旗时,大多都会异常兴奋,收多了,也许就会有一些不以为然了。
但我要告诉大家,千万不能小看这面锦旗。
首先,送锦旗,是患者给医生的最高奖赏。病治好了,患者心里高兴,一高兴就想表达一下谢意。能用什么表达谢意呢?红包不行,下跪又太隆重(也有),送礼品请吃饭又违规,那就送面锦旗吧,金光灿灿的,郑重其事地递上去,算是把一份谢意送到家了。
礼轻情意重!一面锦旗最能见证医患情谊,这当中饱含了信任和感激。我问了一下锦旗的制作价格,市面上一般要100元左右不等,这100元钱请吃饭估计请不起(也没空吃),送礼也送不出啥档次来(谢绝送礼),还是做成锦旗更见真情。

关键还不是这个,而是患者那份心意。你想,他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从此与医生“相忘于江湖”嘛!何必再回头扯上关系呢?就是他的心里有个坎儿过不去,非得要额外“报答”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于是他亲自设计感谢语,亲自叮嘱广告公司做好,还亲自找一个时间,把这面锦旗亲自送到医生的手里。
在赠送锦旗的过程中,医患双方以极其简单又极其庄重的方式,完成了一次“爱的闭环”:医生付出——患者领受——患者回馈——医生再付出。
锦旗的背后,是纯粹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本身具有摄人心魄的情感力量。对医者是鼓励,是肯定,是激赏;对患者是感恩、是还愿、是信仰。赠送锦旗是善念得到褒奖,是正念得以续航。

所以我建议,每一次赠送或接受锦旗,一定要把这个仪式感做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科医护人员要出席仪式,见证授旗。医护人员要仪容整洁参加仪式,由患者本人或代表双手敬奉,由主诊医护或代表双手承接。要选一个相对开阔的光线较好的位置,或在有科室铭牌或明显地理标志的位置,来一张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要送给医患双方留存。而且要存入科室档案,标注年份日月,还有简要的案例说明。最好有主诊医生或诊疗团队的签名,患者或患者代表的签名。以后N年,当你翻看当年的字迹,会有一种莫名的深深的感动。而这种感动,就是情感沉积的力量。

锦旗本身,要妥善保管,不能乱堆乱放。如果条件允许,要专门设立一面锦旗墙或者锦旗室。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拍成照片,选一个荣誉墙集中展示,或收纳在科室相册,作为“传家宝”一代代展示、传承学习。
如果你问,每天那么多患者,如果每个人天天都来送锦旗,那岂不是要忙疯了?你放心,暂时还到不了这个程度。
一则是要打动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患者来看病,你负责努力把病给治好,医患分工十分明确,大家谁也不欠谁的,送不送锦旗,还真不能道德绑架。真送锦旗的,必然是内心有强大的善念和强烈的感激之情(医疗效果超乎想象的好,极大超出了患者期望值),而这类人,似乎并不占绝大多数……
二则是医方要取得圆满的医疗效果,似乎也不那么容易做到。患者心里那杆秤,砝码有时会放得比较高,科技发展到今天,医学比过去几千年昌明了不知多少倍,但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遗憾,不是每一个案例都有圆满的结局的,怎么可能做到人人满意呢?
如果真的出现每个患者都送锦旗,那要恭喜你,你的科室已经牛得不得了了,要成为宇宙第一牛的科室了(难道真的有?呵呵)。
归根结底,我们要十分仔细地注意医患互动中的每一环,这些行为里隐藏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当前的医患关系,更能从中加以引导和激发,使之成为有益助力,消除更多误会和芥蒂,弥合更多对立和异议,从错综复杂的表象中洞见真善美,从忙忙碌碌的脚步中找到情感皈依。
一面锦旗,绝非小事!
对于医学人文,您有什么真知灼见?
欢迎您留言分享
▼
// END
-唯爱可信,唯情可渡,唯心可住-
“医学人文之花”微号,探索医院人文价值、具体呈现、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致力于推动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回归或重现。欢迎投稿!53585483@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医学人文之花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