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人的鼻毛总是窜出来?鼻毛变白,说明身体出问题?一文说清鼻毛大小事
2024/4/1 家庭医生

要说人生尴尬的场面有哪些,鼻毛窜出来必须榜上有名。
试想,当你在相亲、面试或者和别人交谈的时候,鼻子里突然窜出几根长长的鼻毛,那场面该有多尴尬,简直就是大型社死现场。
但对于鼻毛少的人来说,就不会有这个烦恼了,有些人的鼻毛即使一辈子不修剪,都会安分守己地待在鼻腔内,不会红杏出墙。
问题来了,同样是鼻毛,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为啥会这么大呢?

为啥有的人鼻毛会窜出来?鼻毛旺盛说明什么?
鼻毛长得太快、太旺盛,就会发生“越界”行为,毕竟鼻腔就那么大点,空间有限,那些多余的毛毛就会另辟蹊径,从鼻子里钻出来以谋求更大的生长空间。
特别是一些男同胞们的鼻毛,尽管会修剪,却依然控制不住从鼻孔窜出来打招呼,既邋遢又尴尬。

图源/壹图网
这是为啥呢?
鼻毛属于体毛的一种,和阴毛一样,其生长情况主要跟雄激素水平,毛囊对于雄激素的敏感程度和遗传因素有关。
毛囊对雄性激素越敏感,雄激素水平越高,鼻毛就长得越快越旺盛,所以男性的鼻毛一般会比女性的长而多,鼻毛窜出鼻孔这种情况,也绝大部分发生在男性身上。
那这是不是就说明鼻毛越旺盛的男性,就越man,鼻毛稀疏,就是弱鸡呢?
不一定,有些男性的毛囊对性激素敏感度不高,此时即使体内的雄激素再高,鼻毛也不会特别多。

除此之外,外界的刺激,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例如抽烟的人,在“吞云吐雾”的时候,烟雾中有很多有害物质,刺激性都很强,毛发在受到刺激之后,生长速度就会加快。
还有,如果经常刺激鼻腔,比如经常用手抠鼻孔的话,会将一些杂质带入鼻孔,刺激鼻粘膜和毛囊,导致鼻毛生长加快,也会改变鼻毛原来的生长方向,让鼻毛总是窜出来。

鼻毛窜出来了,可以拔掉吗?
鼻毛外露,实在太尴尬,很多人会选择粗暴的拔掉,以绝后患。

其实,没必要这么赶尽杀绝。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鼻毛对人体有多重要,乱拔鼻毛,有害无益。
鼻毛就像“呼吸道大门的哨兵”,可以阻挡异物,避免外界的灰尘、细菌等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还对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同时,鼻毛还能减缓进入鼻子的空气流速,缓冲鼻腔压力,避免鼻黏膜受刺激,降低鼻腔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随意乱拔鼻毛,可能会造成以下4种危害。
1、鼻腔更容易干燥
鼻腔处的黏膜和鼻毛,有“加湿器”的作用,可以给吸入体内的空气加温、加湿,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鼻毛,到了秋冬干燥的冷空气会直接吸入呼吸道,进入肺部,更容易诱发咽炎、气管炎。

2、鼻子过敏
当人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其中混杂的细菌及各种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大多数被鼻毛挡于门外。
假如鼻毛减少,就大大减弱了呼吸道的第一关防治作用。
3、鼻腔毛囊炎、鼻前庭炎
鼻腔的黏膜表面有纤毛,并形成一层随纤毛不断后移的黏液毯,它富含IgA、干扰素、溶菌酶,可以杀死吸入的细菌和病毒,清除较小的尘粒,和鼻毛一同发挥鼻子的保护功能。
当鼻毛和鼻粘膜被破坏后,鼻内的毛孔容易被细菌入侵,引起鼻腔毛囊炎、鼻前庭炎等。
4、脑膜炎、脑脓肿等
鼻唇之间有一个“危险三角区”,位于两侧鼻唇沟和上唇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内的部分。

这个区域有丰富的血管静脉丛,而这些静脉丛有个特点:没有静脉瓣。
静脉瓣类似一道单向开放的门,让静脉中的血液单向流向心脏,阻止“反向回流”。
而“危险三角区”的静脉丛没有静脉瓣。当该区发生感染形成疖肿时,再加以随意搔抓、挤压、挑破、热敷,或遭受意外损伤,含细菌的静脉血就会“逆行”反向流动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所以,不要手贱去粗暴地拔鼻毛!

如果鼻毛太长,修剪才是正确的处理办法。
但要注意,修剪鼻毛,别用剪刀,最好用专门的鼻毛修剪工具,而且工具要做好消毒。
感冒或者鼻子有伤口时,不宜修剪鼻毛;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修剪鼻毛,对着镜子更好;鼻毛不要修剪得太短,修剪至不外露即可。

鼻毛变白,说明什么?
在大家的印象中,鼻毛一般都是黑色的,但有时候照镜子时,却会发现几根白的,有的人甚至是全白的鼻毛,这是为啥?
其实,鼻毛和头发一样,到了一定的年纪都可能会变白,但由于一直呆在隐秘的鼻腔内,只不过可能只有窜出鼻孔时你才会格外注意到它。
除了年龄因素外,鼻毛变白也跟细菌感染有关。

图源/壹图网
鼻毛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但若鼻部出现了细菌感染,有炎症,就会影响到毛囊的供血,毛囊供血不足,便会影响到鼻毛的生长,引起发白。
还有,长期吸烟的人,鼻子会不断受到烟雾的熏染,烟毒刺激到鼻腔,也可能会影响到鼻毛的正常生长,使其发白。
当身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时,鼻毛的生长速度也会变慢,毛囊供血也会受到影响,颜色也会逐渐发白。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右下角,您点一个
和“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胖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家庭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