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认的3大“一级致癌物”,就藏在你家餐桌、床头!有人顿顿吃天天摸,不知不觉癌上身
2024/4/1 家庭医生

近年来,癌症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全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我国平均每天有1万多人会被诊断为新发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人确诊。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依据与癌症的相关程度,将致癌物分为了4类。

其中,2A类致癌可能性较高(人体数据有限/动物数据充足),2B类致癌可能性则较低(人体数据有限/动物数据不足),3类致癌性尚无法分类。而1类致癌物,对人有明确致癌性。
可别以为,1类致癌物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它就藏在你家床头和餐桌,有人天天摸、顿顿吃。
今天,咱就来一同把它揪出来!

藏在你的餐桌上
亚硝胺:有毒、间接致癌
对于亚硝胺,大家的了解可能比较少,但它前一阶段的物质你一定知道,就是——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尤其是食物中,本身不致癌。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绝大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和食物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这却是种1类致癌物。
亚硝酸盐可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致发绀(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头晕、胸闷、心悸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长期大量食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物,可诱发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

图源:壹图网
1. 加工肉
香肠、腊肠、火腿、培根等加工肉类,在腌制、烟熏、发酵等过程中,通常都会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以提升色泽、口感及延长保质期。
偶尔吃吃没事,但不要长期大量食用,每天控制在50g以内。尤其注意,不要购买小作坊、路边摊所生产的三无加工肉制品。
实在想吃,那就多补充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抑制亚硝胺的形成,比如甜椒、小白菜、冬枣、猕猴桃等。
2. 隔夜菜
隔夜菜并不是不能吃,但隔夜的绿叶蔬菜最好还是不要吃。
隔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会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增多,即使加热也无法去除。
叶菜的亚硝酸盐风险最高,特别是菠菜,炒熟后冷藏16小时或常温放置12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根茎类其次,瓜果、茄果、豆类最低。
所以,对于绿叶蔬菜,建议每次不要多做,一次性吃完为好。
3. 腌制菜
菠菜、甜菜根、苋菜等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本身就处于较高水平,再加上高盐度腌制,亚硝酸盐容易在短时间内升高。
一般来说,腌制后的7-15天内,腌菜中亚硝酸盐产量最大、合成量最多,3周之后会发生明显回落,此时再食用相对安全得多。
温馨提醒,制作腌菜时,加入蒜、姜、辣椒和维生素C等配料,可以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藏在你的厨房里
黄曲霉毒素:最强生物致癌剂
黄曲霉毒素属于真菌毒素,是曲霉属真菌(如黄曲霉)产生的次生毒性代谢物。
早在1993年,黄曲霉毒素就被列为了1类致癌物,毒性是宫斗必备——砒霜的68倍,1mg即可致癌!
黄曲霉毒素即使是以100℃进行20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能够彻底去除,进入人体后,对肝脏的破坏性极大:
摄入少量,就可能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短期大量摄入,会引发急性中毒,导致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等。微量持续摄入,容易造成慢性中毒,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研究发现,在黄曲霉毒素的高发地区,肝癌患者高达30%-60%。

图源:壹图网
1. 发霉食物
黄曲霉毒素最爱藏在发霉食物中,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像我们常吃的大米、花生、玉米、豆类等,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一旦发生霉变很难逃过它的“魔爪”,家里有的赶紧扔。
另外,不少家庭偏爱土法自榨的花生油、玉米油,觉得这种油更健康、更正宗,味道也更好,甚至愿意花高价去买。
殊不知,由于从选料到加工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监管,这种自榨油很容易受到黄曲霉素的污染。
2. 发苦坚果
瓜子、核桃、松子仁、开心果……坚果绝对是零嘴届的扛把子,一旦开吃,简直停不下来,唠嗑的时候尤其不能少。
但只要是吃过坚果的,肯定都吃到过坏的、苦的。
坚果中的苦味,可能是炒焦、虫蛀的,也可能与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有关,吃到的话一定要立马吐掉并漱口。
3. 长时间使用的筷子、砧板
木筷子、木砧板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如果使用的时间长了,由于存在沟沟壑壑、磨损开裂,很容易藏有食物残渣。
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下,也可能会发生霉变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换新更安心。

藏在你的床头边
甲醛:致癌、致畸
甲醛中毒新闻屡见不鲜,但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自己家又不装修,哪会有甲醛呢?
事实上,甲醛的来源远比你知道的多得多。甲醛没有颜色,气味也不浓重,低浓度的情况下不易被察觉。
短期内突然接触或吸入甲醛,最直接的反应是皮肤瘙痒、呼吸道不适;长期接触的话,轻则流泪、咽痛、咳嗽,严重可导致失明甚至死亡。
婴幼儿、孕妇和老人呼吸系统脆弱,对甲醛更加敏感。长期暴露有可能会损害婴幼儿大脑神经,影响正常发育,造成孕妇体重异常、胎儿畸形等问题。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已明确指出,甲醛是1类致癌物,长期吸入会增加鼻咽癌、白血病、肺癌、肝癌、淋巴癌等恶性肿瘤风险。

图源:壹图网
1. “木质”家具
有些家具看起来是木质,其实却是胶合板拼成的,你的床头柜可能就是这样的制品。
其中含有可以释放甲醛的三醛胶,甲醛持续释放的时间根据胶的品质、使用量、实际环境等多个因素而定,可长达十余年。
2. 劣质仿瓷餐具
外出吃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餐具,乍看起来有点像陶瓷,但端起来却比陶瓷轻不少。
也就是仿瓷餐具,目前国家认证可以接触食物的仿瓷餐具,有且仅有“纯密胺”餐具一种,原材料是密胺树脂,又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既有三聚氰胺又有甲醛的,看上去有点吓人,但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就是可以用的。
然而,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买错、用错了,比如热油高温、反复加热、放醋或酸性液体,导致有害物质加速析出。
3. 窗帘、衣服等纺织品
甲醛具有防止起皱、霉变、抗污等特性,一些窗帘和有型的裙子、衬衫、牛仔衣也会用到含有甲醛的处理剂。
毛绒玩具、布艺娃娃同样如此,另外,这些玩偶中的各种海绵填充物,都有甲醛超标的可能。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右下角,您点一个
和“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米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