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姜不去皮,吃错一身疾?生姜有2个最差吃法,多吃一口肝伤一分、癌近一步!全家都遭殃
2024/4/1 家庭医生

平时做饭,生姜是一种不可缺的调料,既能用来煲汤,也能拿来炒菜,增味去腥很给力~
更厉害的是,生姜还是一味实用的良药,能祛风散寒。民间就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的说法。

图源:壹图网
但有人就担心,有句话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这个季节,炒菜煲汤还能愉快放姜吗?
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姜究竟该怎么吃才健康~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入秋后,秋燥易伤人,引起干咳、咽干、皮肤干燥、肠燥便秘等不适。所以,秋天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滋阴润燥。
而生姜性温味辛,属于热性的食物,吃多了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秋不食姜”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这不代表秋季完全不能吃姜。
首先,我们只要注意别吃太多就好,日常做菜适量放一点调味,不至于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图源:壹图网
其次,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体质偏寒之人(经常感到全身怕冷、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秋季食用生姜是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的作用的。
若是在秋季因受凉而患上风寒感冒,同样可以煮生姜汤服用,可起到祛寒止咳的作用。

晚吃姜赛砒霜?
晚上不能吃姜,这是什么道理?
其实这句话不是全无道理。中医认为,夜里是阳气收敛之时,天地之气都闭合了,人也需要静养。
而姜性温味辛主发散,如果摄入过多,则容易影响睡眠,导致出现口燥咽干、心烦不寐、盗汗心悸、咽痛音哑等症状。
但要说到“晚吃姜赛砒霜”这个程度,还是太过夸张了。
一般在生活中,我们都是做菜的时候加一点姜来调味,也吃不了多少,按照这种用法,晚上吃对人也没多大影响。
不过,要是想吃姜来养生的话,确实还是早上吃比较好。

吃姜不去皮,吃错一身疾?
吃姜到底去皮好还是不去皮好,这个问题其实要分情况回答。
有句话说:“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别看都是姜的一部分,姜肉与姜皮的性味功效并不相同。
姜肉性温,可发表健胃、止呕解毒;姜皮性凉,能够行水、消肿。
所以,一般做菜,为了保持姜的药性平衡,建议留姜皮。
还有,出现水肿、便秘、口臭等症状时,最好也带皮吃,因为姜皮有“利水”的作用。

图源:壹图网
那什么时候要去皮呢?
做寒凉性菜肴时,比如螃蟹、芹菜、苦瓜等食物,要用姜来调和寒性,就要去皮。
遇到风寒感冒的时候,吃姜最好去皮,因为姜皮性凉且能止汗,不利于解表发汗。
脾胃本身虚寒的人,连生姜皮一起食用会加重症状,所以也应去掉姜皮。

发芽的生姜能吃吗?
发芽的生姜没有毒,可以吃。
只不过发芽后,姜本身的水分以及营养物质就会慢慢减少,姜也会变得干瘪粗糙,风味下降。
需要提醒的是,发芽的姜比较容易腐烂变质,一旦开始发烂,就不能吃了。

烂姜不烂味?
有人说“烂姜不烂味”,姜坏了,只要味道不变,还是用来做调料,这是不对的。
姜腐烂后,会产生有毒物质黄樟素,可能损伤肝肾,而且还是一种致癌物。
即使切掉腐烂的部分,但毒素已经渗透在生姜内,继续食用会有中毒的风险。

图源:壹图网
因此,姜烂了就要赶紧扔掉,别为了省几个钱就不顾全家健康。
保存贴士:生姜不宜放冰箱保存,放在阴凉通风处就行了。温度太低或太高,生姜都容易腐烂。

哪些人应该少吃姜?
纵使生姜有千般好,也非人人皆宜,有些人吃了反而容易“火上浇油”,加重病情,譬如:
①阴虚火旺者(多表现为面色潮红、口燥咽干、烦躁易怒、心烦失眠、大便秘结等);
②肝热目疾、痔疮和皮肤疮疡患者;
③胃溃疡患者。
记住,这几类人,少吃为妙!

图源:壹图网
所以总结一下:生姜有两个最差的吃法——
? 姜烂了还继续吃
? 不分体质胡乱吃
大家一定要注意“避雷”!

用姜汁洗头,能防脱生发?
很多防脱洗发水都会声称加入了生姜成分,有人灵机一动:是不是说明,用姜汁洗头能防脱啊?
首先,脱发不是一种简单的现象,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多数中青年属于脂溢性脱发与雄激素源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中医辨证多是肝胆湿热郁积熏蒸头面皮肤所致。
而生姜性温,并不适合这一类型的脱发。
所以,有脱发问题,还是踏踏实实去接受医院治疗吧,别往自己头上倒姜汁了。胡乱刺激头皮,当心带来反效果!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右下角,您点一个
和“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编辑:江大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