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药品浪费,请科学管理“家庭小药箱”
2017/8/21 家庭医生报

    

    

     据统计,我国一年因过期造成的药品浪费达到1.5万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药品浪费严重?在药品资源还不够充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减少药品浪费?

     药品浪费数目惊人

     据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有过期药215粒,91.8%的居民家中有过期药品。我国一年因过期造成的药品浪费达1.5万吨。在各家的小药箱里,常用药是浪费最多的。其中,消炎药名列榜首。之后依次为感冒药、退烧药、胃肠道药物、去火药等预防保健类药物。

     有网站相关调查显示:约85%的网友表示自己家里有剩余的过期药品。在“每年过期药品浪费大约多少钱?”问题中,约46%的网友选择了100~300元这一项。以国家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最新数据计算,我们以每年每个家庭浪费100元药品保守推算92亿元,加上全国农村家庭,这个数字足以超过100亿元。是什么造成药品浪费如此严重?实际上,药厂、医院、患者三方都有责任。

     制药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地生产大包装,从而导致药品的浪费。大包装的药品也直接导致儿童用药成为药品浪费的大块头,因为99%的药品没有适合儿童的专用剂型。而临床医生“大手笔”的处方也给过期药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如今,用小药袋装上几天用药量的做法,已悄然退出一些医院、药店,取而代之的是整瓶、整盒的大包装药品。

     此外,许多患者习惯多开“富余药”。有些患者觉得多开药,可以方便自己生病的时候无需去医院,无病的时候备着。如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只能稳定,无法根治的慢性病患者,经常主动要求医生多开药。在这种情况下,同一种功效的不同药品被重复开出,这也是成为药品浪费严重的原因之一。

     科学管理“家庭小药箱”

     很多人认为,家里储备的药品越多越好,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只要“家中有药”,就可以“心里不慌”了。其实,家里储备的药品越多,药品过期后所承担的药品安全和经济损失越大。科学管理药箱不仅可以遏制浪费,也可以减少经济上的损失。

     如果药品存放不当,会使药效提前失效。因此科学管理“家庭小药箱”要遵循三大原则:

     1

     保留药品标签:

     购进的瓶、袋、盒等原装药品,最好保留原标签。非原装药,没有标签的药品,应装在棕色瓶中,外贴纸片,标明药品名称、用法、用量、装入日期、出厂日期、药品有效期、药物的作用和慎用、禁忌证。

     2

     分类存放药品:

     一般应存放在避光、干燥、阴凉处,不要放在潮湿、高温和阳光直射的地方;内用药与外用药不要混合存放以免错用;一般的中药材不宜放在冰箱中贮存,因冰箱内潮湿,久置易发霉。

     3

     了解药品有效期:

     过期失效的药品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延误病情,危害健康。

     家中放药的小药箱最好是每3个月要清理一次,如果有条件一个月清理一次更好。一方面把一些过期的药品及时“扫地出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观察在有效期内的药品是否发生变质。如果发现药品有变色、潮解、破裂、沉淀等异常现象,就要把药品清理出去了。

     用于家庭小药箱的选材也是有讲究的。很多家庭会用空的纸箱来装药品,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纸箱会吸潮,不利于药品的保存,所以建议大家用质量比较好、没有异味的塑料箱保存药品。有条件的,最好能用药店出售的家庭急救箱。急救箱中间分有很多格,不仅对空间的利用比较好,而且可以对药品进行合理的分类,方便查找、取用。

     对“症”存药控制浪费

     对药品而言,有目的而主动储备是知识的体现,盲目而被动的储备就成了一种浪费了。因此,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而他们往往因为发病比较快,需要用药的概率较高,这时家里备些药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止泻药、吗丁啉、感冒药、退烧药等。

     感冒药应当储存两种,治疗冷感冒和热感冒的,而抗生素则不建议存。通常,家中备的药不要太多量,最多一个星期的量。还可以存一些外用药,如创可贴、膏药等外用止痛药。此外,基本的医疗用品也要储存,像体温计、棉签、医用脱脂棉、碘酒、消毒纱布等。

     而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而言,储存大量的药品是没有太多意义。患者应当到医院诊断后再用药。用药时,患者最好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适应了以后再考虑适当的多购药。患者最好定期去医院检查,根据当时的病情再开药。此外,患者也应经常检查自备药品是否过期。

     经常检查家中的药箱,比如一年期、半年期的药品,及时做一个调整和处理。在不断调整小药箱的时候,大家也就逐渐知道,哪些药品是家庭需要常备的。

     小链接:

     各国遏制药品浪费的措施

     英国:

     英国公民和赴英留学生每个人都会配备专门的私人医生,生病后先跟私人医生联系,由私人医生根据病情推荐合适的医院。医院的检查结果也要拿给私人医生,由私人医生开出药方,最后就可以拿着药方去药店买药。

     新加坡:

     在新加坡看病,从医生那里开到的药是一粒一粒的,而非一盒一盒的。尤其是抗生素类的消炎药,医生通常开出来的都是每天2粒,吃5天,共10粒;红色小药丸每天2粒,吃3天,共6粒。两种药多一粒都没有,也就不会浪费。新加坡社区私人诊所相当普遍,竞争也非常激烈,这些私人诊所为生存计,不是靠卖药,而是靠诊疗技术水平赢得口碑。

     日本: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也存在大处方、滥用药现象。当时,日本还有一个专门的词形容这种现象,意思是“人泡在药里”。后来,日本实行医药分家,一般医院和个人诊所都不再设药房。实行全民医疗保险,日本医疗团体和保险部门共同制定了单病种费用支付限额。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医生如果过度检查、大处方,医保不予支付,最后吃亏的还是医院。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医生不会随意开药,凡是能够用锻炼、饮食等方式解决的问题,都尽量不开药。

     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杨玉玲 教授

     药剂科 杜旭 教授

     急诊内科 王秀洁 教授

     通讯员 陈英云

     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黄德华 主任医师

     通讯员 吴志 罗金财

     图/源自网络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生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