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深秋美食中的顶流,也是一味不错的中药
2024/4/1 家庭医生报
“秋风起,蟹脚肥”。目前正是食用大闸蟹的最佳季节,蟹肥味香,鲜美诱人,可谓深秋美食中的顶流。其实,大闸蟹不仅是人间美食,也是一味不错的中药。
大闸蟹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锌、铁等矿物质,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脂血症及部分肿瘤亦有较好的辅助调治作用。中医认为,大闸蟹性寒味咸,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舒筋益气、活血散结、通络补髓、利湿消肿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清诸热、散瘀血的作用。近代《中药大辞典》谓其能“清热、散血、续绝伤,治筋骨损伤、疥癣、漆伤、烫伤”。蟹肉有清热、化瘀、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
大闸蟹最佳的食用方法是清蒸(刷洗干净,煮熟蒸透),尤其适宜加入适量黄酒,并搭配生姜、紫苏叶,去腥的同时还能解寒气。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功效。蒸煮蟹时,用生姜佐之;吃蟹之后,再来一杯温热的姜茶,暖胃驱寒,可以有效中和大闸蟹的寒凉之性,缓解肠胃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以鲜紫苏叶来搭配大闸蟹食用,亦可有效中和蟹的寒性。对于进食鱼蟹中毒(包括过敏)而出现腹痛、呕吐,或遍身风疹瘙痒等症状,紫苏也是对症药材。可以用新鲜紫苏叶50克,生姜20克,加入清水400毫升,煮至200毫升,分2~3次饮用。但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不宜食用生姜、紫苏。
需要提醒
食用大闸蟹时,要清除鳃、心、肠、胃等内脏;不经过充分蒸煮、高温消毒的生蟹,如醉蟹、腌蟹不能吃,死蟹更是不能吃。并要注意对大闸蟹过敏、脾胃虚寒者以及孕妇、伤风感冒患者不宜食用大闸蟹,忌与柿子、冷饮、浓茶、石榴等鞣酸、脂肪含量高及寒凉之品同食。大闸蟹膏脂、膏黄胆固醇含量偏高,健康人也不能过多食用。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疾病时,应遵医嘱食用。
作者: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主任中医师 孙伯青
编辑:刘正辉
审校:谢涛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
关注我们
喜欢就点个
和
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生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