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就胃不舒服?医生:这些习惯要改,很多人都有!
2024/4/1 家庭医生报

    

    

     本周六迎来了小寒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冬天最冷的日子来了。胃部对外界温度比较敏感,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多易损伤胃黏膜,再加上冬季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缺乏运动等,容易增加胃肠负担,从而诱发或加重胃肠疾病。为此,家庭医生报带大家一起关注肠胃,为健康打造一道“坚实的防线”。

    

     为何肠胃病“偏爱”冬季

     导致冬季消化道疾病高发的6个主要原因如下:

     1.病原体感染 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多见的是感染性病因。感染性病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进入冬季,气温变化大、天气较干燥,病毒、细菌迅速生长繁殖,食物容易受到污染,人体在进食不洁食物时易导致一些病原体进入体内,使病毒或者细菌在体内蔓延,从而引起急性肠胃炎。

     2.寒冷空气刺激 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骤然变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降低,可能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和原有溃疡病的复发。

     3.辛辣食物诱发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偏爱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如火锅等。辛辣、热烫等刺激性食物是诱发胃肠病突发的重要因素

     4.进补过多引发 冬季人们往往过多强调进补,过多进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如果同时再吃一些油腻的炖品,肠胃经常处在高负荷运转的“脆弱”状态,则易引发消化不良等疾病。

     5.缺乏运动导致 冬季人们的户外运动减少,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胃肠蠕动减慢,稍微多吃点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等。

     6.神经功能失调 冬季由于白天缩短且日照不足,人体机体分泌褪黑激素量增加,难以维持正常的分泌节律,从而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神经功能失调加重。精神、神经功能失调,以及机体的变态(过敏)反应均可引起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养好肠胃好过冬

     1.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是防范胃肠疾病的关键,尤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注意适时添衣,夜间睡觉盖好被子,还可以用热水泡脚等,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于人体抗寒。

     2.保证饮食温和 避免辛辣食物、高糖食物、油腻食物等刺激性食物。饮食温和清淡,是保护肠胃的最有效方案。可多吃药食同源类食物,如山药、山楂、薏米等,可以健脾化湿、消食和胃。

     3.忌暴饮暴食 冬季不要喝冷饮、冰饮,保持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有利于养胃护胃。

     4.适当运动愉悦身心 冬季可以选择较暖和的天气到户外参加慢跑、散步、骑车等愉悦身心的活动,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心情愉悦,增强胃肠动力。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副主任医师 殷晓玲 主治医师 朱月

     编辑:叶鑫

     审校:谢涛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

     关注我们

    

    

     喜欢就点个

    


    
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生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