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迷信“婴幼儿专用”
2024/4/1 家庭医生报

    

    

     50元一斤的宝宝挂面、三四百元一套的餐具……不少商品打上“婴幼儿、儿童专用”标签便身价倍增。一些产品价格远超合理范围,却并未体现出“专用”的特殊性,还加剧了育儿焦虑。

    

     近年来,随着“精致育儿”理念的盛行,不少新手父母对母婴用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想当然认为价格昂贵“婴幼儿专用”用品成分更安全,卫生标准更高。

     然而,价格贵并不等于品质高。一些“婴幼儿用品”宣传的功效,要么没有科学依据,要么微乎其微。从营养需求角度讲,3岁以上儿童所吃的食品与普通成年人的食品并没有明显差别,很多所谓“婴幼儿专用”食品的实际成分、营养价值与普通食品也没有太大差异。而且,我国对婴幼儿(0到3岁)食品监管的标准,主要针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米粉和泥类辅食提出,像“儿童酱油”没有出台“婴幼儿专用”的国家标准和通用技术要求。

     可以说,“婴幼儿专用”大多只是商家炒概念、造噱头,是商家制造出的一种“伪需求”,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有着满满的“科技感”。

     因此,不论是规范母婴用品市场,还是保障宝爸宝妈科学育儿,对“婴幼儿专用”乱象,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予以治理和规范。

     本人认为,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应强化婴幼儿用品市场监管,加大对母婴产品的抽检力度,严惩“婴幼儿专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商家行为。另一方面,卫健部门应更多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新手父母科学育儿能力,帮助他们理性识别,不盲目迷信“婴幼儿专用”。

     作者:山东 张立美

     编辑:周芸

     审校:谢涛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

     关注我们

    

    

     喜欢就点个

    


    
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生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