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心梗患者对造影剂过敏,却需要做冠脉介入手术......
2024/4/1 家庭医生报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手术过程中需要用
血管造影剂使血管显影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
显示病变位置、狭窄程度
还能帮助指导导丝前行
辅助支架定位
以及判断支架效果等等
换句话说
没有血管造影剂指导的
冠脉支架植入术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要是
对造影剂过敏怎么办?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三科介入团队
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
↓↓↓

一个月前李阿姨因为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在老家某医院紧急介入手术
在右冠脉植入了一枚支架
开通了闭塞血管
医生告诉李阿姨
还有另外一根血管
也有严重狭窄需要择期处理
但却拒绝再给她手术了
原因是李阿姨第一次介入手术后
出现了严重的造影剂过敏反应
全身皮肤皮疹、颜面部水肿
治疗了好长时间才康复
李阿姨辗转来到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三科就诊
戚国庆主任介入团队仔细研究了
患者带来的介入光盘和病例资料
发现患者右冠脉支架通畅
前降支中段95%严重狭窄
需要处理前降支严重狭窄病变
但患者造影剂过敏
如果再次应用造影剂过敏
反应会更加严重
甚至有生命危险
经过介入团队周密细致的术前讨论
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
戚国庆主任和魏立业副主任
最后决定打破常规
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
“零造影剂”为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超声简单理解
就是在导管上装上微型超声探头
来显示心血管断面形态和血流图形
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纯靠肉眼
分析病变严重程度的不足
所以又被称为
“透视冠状动脉的第三只眼”
但零造影剂的使用
仍让手术近乎“盲”操作
无法立体完整地看清血管“道路”
这要求手术者必须具备
对冠脉解剖和血管内超声
图像的深刻理解
以及丰富的导丝导管操作经验
对医生及手术团队要求极高
手术由戚国庆主任和魏立业副主任
带领团队共同完成
术中首先凭着娴熟的导丝操作技术
顺利将导丝送至前降支远端
但因为无法使用造影剂
如何把支架定位到理想位置呢?
术中团队巧妙地送入另一根导丝到
分支血管作为支架定位的路标
再由介入治疗科孙显盛技师
熟练地操作血管内超声(IVUS)
来精确测量血管的直径
以及病变的性质和长度
进而辅助指导支架定位
以及支架型号的选择


(术前、术后超声影像显示)


(术前、术后造影对比)
支架释放后
再次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显示
支架贴壁及膨胀良好
并且完全覆盖病变
支架两端血管无夹层
耗时不足40分钟
一台完美的零造影剂
冠脉介入手术就顺利完成了
全程没使用一滴造影剂
术后李阿姨恢复良好
没产生任何并发症及特殊不适反应
李阿姨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文稿: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魏立业
通讯员:叶美彤 刘英志 王保中
编辑:陈师睿
审校:谢涛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
关注我们


喜欢就点个
和
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生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