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重的人,患胃癌风险高
2023/3/24 17:04:33 家庭医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我国是胃癌较为高发的国家,近年来,其发病也呈现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47.9万例,死亡病例37.4万例,分别占全球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44.0%和48.6%。作为一种消化道肿瘤,胃癌跟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想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就要改善饮食与生活习惯。

(网络配图)
Hp感染和不良饮食习惯是主要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吃高盐腌制食物、抽烟酗酒、遗传因素等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Hp)在我国感染率为40%~60%,是造成我国胃癌高发的最主要的原因。Hp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一类致癌物,也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
研究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比其他人群的胃癌发生率高出2~4倍。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口—口、粪—口等。
因此,想要远离它就要做到这些:家庭采用分餐制,特别是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时,一定要使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对孩子采用“口对口”喂饭的方式,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饭前便后必须洗手,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未煮熟的肉类,不喝生水;定期体检,及早防治,推荐首选尿素呼气试验(UBT)进行Hp检测。
有研究结果显示,Hp根除治疗可使胃癌发生风险降低46%,胃癌死亡风险降低39%,对于胃癌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也可使胃癌复发风险降低51%。因此,发现Hp感染者,特别是确诊的胃癌患者,要积极进行Hp根除治疗。

长期高盐饮食
长期吃腌制菜、烟熏煎炸食品、红肉与加工肉,会影响胃里列腺素E2的分泌和合成,前列腺素E2减少后,胃黏膜会出现水肿、充血、糜烂,甚至溃疡,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少吃、不吃腌菜,少食用烧焦食物、油炸食物,多进食新鲜食品,减少二级胺、亚硝酸盐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的摄入。再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饮食不定量、不定时,或是饮食过烫,都会对胃部产生刺激与损伤,为胃癌的发生埋下隐患。
此外,如果食物发霉、变质,一定不要食用。霉变是因为霉菌污染导致的,霉菌属于产毒真菌,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同时,食物在产毒真菌条件下会形成大量二级胺与亚硝酸盐等致癌物。

吸烟、饮酒
烟雾中含有多环芳香烃、苯并芘等促癌物质,是导致胃癌、食管癌的关键病因。酒精本身没有致癌性,但是烈酒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黏膜组织损伤,促进致癌物质吸收。若饮酒的时候吸烟,危害性更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加速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此外,很多中国人一喝酒就满脸通红,这是基因缺陷而无法代谢酒精的表现。东亚地区的人,乙醛脱氢酶基因多为突变型,在代谢方面功能低下,无法一步步地将乙醇—乙醛—乙酸的代谢过程完成,所以在体内积累的乙醛,就成了致癌的凶手。这也是亚洲人胃癌高发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吸烟和饮酒习惯者,最好想办法戒除。
除了上述,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家族遗传性胃癌主要包括遗传性弥漫型胃癌、胃腺癌伴近端多发息肉及家族性肠型胃癌。其中,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发生家族性胃癌的风险可高达80%,且多数患者发病年龄<40岁、预后较差。另外,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如不加重视使其不断反复,也极有可能发展成胃癌。
早期症状不典型,胃镜是诊断“金标准”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比较隐匿,所以我国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或晚期。所以,当出现贫血、乏力、黑便、消瘦、食欲减退、嗳气、腹胀、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时千万不能大意,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胃镜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建议,我国胃癌筛查对象为年龄≥40岁,同时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③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④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常食高盐、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人群,应定期进行胃癌筛查。但是部分人对胃镜有恐惧感,可以先行抽血对胃癌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如发现危险因素,再进行胃镜检查。胃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癌胚抗原(CEA)、CA199、C24等。

(网络配图)
早诊早治5年生存率可达 90%
如果不幸发现患上了胃癌,也不要悲观、丧失信心,临床针对不同分期、不同类型的胃癌,都有着精确有效的治疗策略。
比如,早期胃癌的癌组织仅限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很多患者只需接受内镜下切除病灶,同时根据胃切除术范围选择适当的淋巴结清扫术就可以,预后非常好,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进展期的胃癌患者通过内镜治疗和加速康复外科的治疗,也能获得长期生存。对于分期较晚的患者,通过微创外科技术、精准的靶向治疗、广泛且适用的免疫治疗,也可让肿瘤进展慢下来,延长生存时间,甚至实现肿瘤与人体的长期共存。

内镜治疗
包括切除法及非切除法,后者包括光敏治疗、激光治疗、局部注射法及组织凝固法。切除法即先将内镜注射针经胃镜活检孔插入胃内达到病变边缘,向黏膜下注射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使局部病变隆起,便于圈套,同时也可将病变与肌层隔离开来,保护肌层不受电凝损伤并防止出血,切下标本必须经病理检查,切端无癌细胞为完全切除,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可列为治愈。

淋巴结清扫术
早期胃癌根据浸润深度、病理类型、疾病部位,个体化的选择充分而又不过度的淋巴结清扫,即个体化的淋巴结廓清。对于进展期胃癌手术除了包括充分的胃切除,淋巴结的清扫需要达到“第二站”,即D2淋巴结廓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胃癌标准手术方式。

靶向治疗
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来决定。常用的治疗胃癌的靶向药包括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甲磺酸阿帕替尼等。
作者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消化外科 汪 洋来源丨《家庭医药》2023年3月第6期
编辑丨刘松雨校对丨郑柯二审丨张越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