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用此方热敷!基本可搞定
2023/4/25 18:35:36 家庭医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可见疼痛、感觉障碍、难治性皮肤溃疡、肌无力肌肉萎缩等,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截肢或死亡。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血淤寒凝,损伤脉络。本研究采用中药热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网络配图)
1
临床资料
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7~73岁,平均57.3岁;糖尿病病程5~10年,平均7.8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7个月。
2
治疗方法
处方:川芎、莪术、三棱、没药、白芥子、黄芪、当归、何首乌各等份。
用法:以上中药混匀研成粉后按每袋50克分装,加热至40~50℃后,每穴一袋外敷于关元、气海、涌泉、委中等穴,每次30分钟,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网络配图)
3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症状基本好转。
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4
治疗效果
痊愈2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
5
体会
中医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消渴”“痹证”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气阴亏耗,阴虚内热而灼伤阴血,致血行不畅,脉络淤阻,故阳气不达四末,四肢肌肤失养。
对于此类患者,应从整体观念出发,以改善气血运行、补气养阴、疏通脉络之法进行治疗。
中药热敷是中药外治的常用方法,热敷疗法结合穴位和药物的双重功能,热汽熏蒸使毛细血管扩张,缓解肌肉紧张和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并通过经络使药效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方中黄芪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的功效,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气虚血淤,故用黄芪既补益脾肺之气,又可升举阳气;白芥子温阳通脉,当归甘温质润,辛行温通,善于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为补血活血之要药,二者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肢体末端血流量;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三棱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偏入血分,破血之力优于莪术;莪术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偏入气分,破气之力优于三棱;没药有散淤定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何首乌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的功效。诸药合用,疗气虚不足之本,祛湿浊生成之源,消淤血渐成之积,使诸症向愈。

(网络配图)
本研究中贴敷穴位取关元、气海、涌泉、委中穴,其中关元、气海穴为任脉要穴,关元为元气之根,故可培土固本。
关元穴亦称为丹田,是人体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交会穴,直接刺激此二穴可达到补气温阳之效;涌泉穴为肾经之井穴,有滋阴潜阳、强筋壮骨之功,且此穴皮肤较为浅薄,有利于贴敷药的吸收;委中穴常是淤滞严重的部位,脉络青紫明显,药物贴敷于此穴可以畅通经络,消散淤积,缓解疼痛。诸穴相配,标本兼治,以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热奄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同时规避了口服用药存在的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3年 第0948期
编辑丨李家华校对丨郑柯二审丨张越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