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夜醒”,不同时间段或提示不同脏腑病变,对一下你是哪种?
2024/3/31 家庭医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古人将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这12个时辰又分别代表着人体的12个脏腑和相对应的12条经脉,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并按照特定的时间和流注次序循环灌注,构成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在不同时段“夜醒”,往往预示着当令的经脉或脏腑可能出了问题。
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醒
多半是胆有问题
该时段为子时,气血流注至胆经,胆经气血旺盛,同时也是阴气最盛之时,阴主静,此时最需要安静休息。
《黄帝内经》说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全身气血取决于胆气的升发,胆的生理功能是收集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并供给其他内脏,协助食物消化代谢。
如果在子时醒了,会导致胆脏得不到充分休息,久而久之胆经就会出现问题,表现为口苦、呕吐、厌食、腹胀等。严重时,还可出现黄疸、皮肤干燥粗糙以及大腿至足踝外侧感觉发热等。此外,“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主决断,胆气不足,多见善惊易恐、胆怯等情志异常改变。
调养胆经的办法有敲打大腿外侧的胆经,尽量不吃夜宵,也可经常按揉风池穴(后脑勺两侧下方)等。

(图片来源网络)
凌晨1~3点醒来
可能提示肝有问题
丑时,气血由胆经灌注至肝经,是进入深度睡眠的黄金时段。肝主藏血,有储藏全身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提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即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可视物。睡得越深,肝血的回流效果越好。如果在肝经气血最旺的丑时醒来,会导致血液无法归养于肝,血不停地运行于诸经。
肝脏在超负荷工作下就会出现问题,表现为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且“肝主疏泄”,疏泄失常,多表现为头目胀痛、烦躁易怒、抑郁、胸肋部疼痛等。
调养肝经的方法有敲揉、点揉肝经的阴包穴、太冲穴,并在痛点最明显处敲、揉5~10分钟。还可推肝经:坐位,伸直右腿,左腿弯曲平放,双手重叠,掌根压住大腿根部,沿右侧大腿内侧肝经位置,用力向前推至膝关节处,反复推50遍左右,再推左腿。

(图片来源网络)
凌晨3~5点醒来
多半提示肺有问题
此时段气血由肝经流注至肺经,是阳气的开端,人体的气血开始新一轮分配。
《黄帝内经》指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朝百脉,主治节,意思是肺主气,通过宣发和肃降将人体气血津液重新分配至各个器官,合理的资源分配过程同样要在深度睡眠中进行。如果经常这个时候醒来,并伴有鼻塞、喷嚏、恶寒、呼吸不畅、咳嗽气喘等症状,多半是肺部出问题了。
调养肺经可拍打肺经:手前臂平举,掌心向上,另一侧手握空拳,从肺经的云门穴(锁骨处)、中府穴(云门穴下1寸)拍打至少商穴(大拇指指甲盖外侧,距指甲角0.1寸处),痛感明显处可着重按揉5~10分钟。
此外,饮食起居要符合十二时辰的规律,以平衡脏腑阴阳,做到顺时养生。保持平和心态,坦然接受“夜醒”,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3年 第0976期
编辑丨李家华校对丨郑柯二审丨张越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