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本质是脏腑功能失调!名中医经验,活用此二方
2024/3/31 家庭医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王守富,医学博士,心血管主任医师,河南省名中医。王守富主任从事中医内科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30余载,治疗疾病重视整体论治及辨证治疗,治学严谨,对高脂血症有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王主任从痰湿论治高脂血症经验介绍如下。

01
病因病机
王主任认为,高脂血症的本质为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失司,饮食失化,聚湿成痰,从而形成血浊,西医称为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高脂血症的病因分为内、外因,内因为情志、年龄,外因为饮食、六淫,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肾、肺相关,病理产物为痰湿,故王主任治疗高脂血症多从痰湿论治,兼治淤、虚。

(图片来源摄图网)
02
治疗方法
王主任治疗高脂血症从痰湿入手,祛湿、燥痰与健脾同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健脾化痰、燥湿降脂之剂,常以参苓白术散和二陈汤为基础方,并兼用活血理气药物,同时重视辨证施治,在祛湿燥痰健脾基础上,常加荷叶、葛根、绞股蓝等药物益气健脾,降低血脂,临床疗效显著。
03
病案举例
病案1:患者,女,48岁。
主诉:血脂升高1周。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体检时发现血脂升高,甘油三酯(TG)为3.1mmol/L,胆固醇(TC)为6.9mmol/L,遂前来就诊。
刻下症见:偶有头晕,头重如裹,身体困重,胸胁胀闷,偶有口吐痰涎,食欲差,舌淡胖,苔白腻,脉虚缓。西医诊断:高脂血症。
中医诊断:血浊病,证属气虚夹湿证。治宜补气祛湿,佐以活血化淤。
处方:山药20克,党参、茯苓、麸炒白术、薏苡仁、陈皮、莲子、葛根、丹参、白芍各15克,桔梗10克,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克。7剂,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头重、身体困重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续服上方10剂。
三诊:患者服药后症状同前,续服上方7剂。
四诊:服药后患者自诉症状改善,但睡眠较差,遂在前方基础上加酸枣仁15克。共服汤药21剂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复查甘油三酯(TG)为1.8mmol/L,胆固醇(TC)为5.8mmol/L,血脂较前明显改善。

酸枣仁(图片来源昵图网)
病案2:患者,男,55岁。
主诉:血脂升高10余天。
现病史:患者体形肥胖,平素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于10天前于社区体检时发现血脂升高,甘油三酯(TG)为3.1mmol/L,胆固醇(TC)为7.8mmol/L。
刻下症见:左侧肩部、髋部酸困,眼昏,偶有头晕,肢体困倦,大便干,食欲差,舌暗红,苔腻,脉弦。
西医诊断:高脂血症。
中医诊断:血浊病,痰湿中阻证。治宜健脾化湿,化浊降脂。
处方:白茅根30克,绞股蓝20克,陈皮、茯苓、麸炒白术、淡竹叶、荷叶、葛根各15克,丹皮12克,法半夏9克,甘草6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眼昏较前好转,但汗出较多,原方加浮小麦30克,续服7剂。
三诊:患者症状较前好转,于当地社区复查甘油三酯(TG)为2.1mmol/L,胆固醇(TC)为6.9mmol/L,血脂较前明显改善。
04
体会
高脂血症病位在脾,与肾、肝、肺有关。
案1患者由于劳累、思虑过度,劳则伤气,思伤脾,脾失运化,水谷精微运化失司,遂聚成血浊。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善治脾虚痰湿之证,方中白扁豆有毒,故去之,人参为大辛大热之品,易化燥伤阴,故用丹参易之,党参性平,功擅健脾益肺、补益中气、养血生津,丹参活血化淤、理气止痛,可改善患者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水平。
高脂血症主要以痰湿为患,案2中用二陈汤加减进行治疗,并加用荷叶升发清阳、散淤止血,葛根、绞股蓝益气健脾,白茅根、丹皮清热凉血滋阴。诸药共奏祛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所刊方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3年 第0977期
编辑丨李家华校对丨郑柯二审丨张越终审丨刘慧英 钟汉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