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呆病也分三种,辽宁名中医这样治
2024/3/31 家庭医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老年呆病为老年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智力的进行性减退,例如记忆、理解、运算等能力降低,直至生活能力彻底丧失。中医学常称之为“痴呆”“文痴”“善忘”等。辽宁中医药大学陈民教授从事医疗、教育行业30余载,致力于老年病的治疗与研究,现将其治疗老年呆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陈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脑,而本病的病机则需要从两方面进行阐释。
一方面在于“虚”,指患者年老体衰、肾精亏损,以致髓海失养、神机失用。
而另一方面,陈教授认为“实”也始终贯穿本病,淤与痰这两种实邪亦可发为呆病。气滞血淤,淤血内生,阻于脑络,脑髓失养,故发此病。
总之,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其与五脏皆有联系,而肾脏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二、辨证论治
1.肾气亏虚,精气不足,脑髓失养
临床表现:智能衰退,神情呆滞,精神萎靡,动作迟缓,言语障碍,沉默少言,头昏目眩,腰酸耳鸣,形体瘦弱,舌瘦色淡,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弱。
治宜补肾填精,益气生髓。治疗上以滋阴填精为主,多选血肉有情之品。熟地、山茱萸、山药三药相伍,既可滋养肾脏,又可补益肝肾。石菖蒲、远志二者合用,开窍醒神,益智解郁。肉苁蓉、益智仁、菟丝子三者补肾固精,同时辅以枸杞子、炙甘草等增益药性,调和诸药。
2.脾胃虚弱,聚湿成痰
临床表现:记忆力减退,神情呆滞,反应迟缓,不欲饮食,脘腹胀满,头重如裹,口多涎沫,肢体不利,表情迟钝,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健脾祛湿,化痰清窍。在治疗上陈民教授在健脾祛湿的基础上,加入化淤健脑的药物,常选用四君子汤、洗心汤等方剂健脾祛湿、开窍醒神。同时临证酌加郁金、远志、益智仁等药,健脑益智,开窍醒神,若有失眠多梦,夜不能寐者可加夜交藤,酸枣仁。
3.宗气虚衰,血淤阻络
临床表现:智力减退,神情愚钝,思维失常,言语欠佳,少言寡语,善忘易惊,头痛如刺,或有心胸闷痛,行为异常,肌肤甲错,唇色紫暗,舌暗或有淤斑淤点,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
治宜活血化淤,开窍醒神。治疗上以活血化淤、开窍醒神的药物为主。若血淤日久,可加阿胶、鳖甲、紫河车等滋阴养血;若淤血化热,酌加菊花、钩藤、竹茹等疏肝清热之品。

紫河车(图片来源昵图网)
三、典型病案
患者李某,男,67岁。
主诉:智力减退反复发作2年,加重半个月。
现症见:智力减退,表情呆滞,行动迟缓,神疲倦怠,头重如裹,乏力嗜睡,沉默少言,肌肤甲错。舌质暗红,有淤点,苔白腻,脉细涩。
中医诊断:呆证。辨证属肾精亏虚,痰淤互结。治以补肾活血祛淤之法。
方用:益智仁15克,远志、熟地各12克,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水蛭、当归、白术各10克,川芎、丹参、茯苓各7克,炙甘草6克。15剂,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智力减退、表情呆滞、行动迟缓等症状缓解,仍有神疲乏力,头昏嗜睡。舌质暗,苔白腻,脉滑。上方去熟地,加薏苡仁15克,苍术9克。连服1个半月后复诊,患者精神改善,行动正常,状如常人。
四、体会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长期思虑过度,消耗精血,从而导致肾精亏虚,肾乃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先天损耗,后天失养,故而伤及脾胃,脾胃无力运化水湿,则痰浊内盛,蒙蔽心神,同时久虚生淤,淤阻清窍,故发此病。
治疗上,陈民教授运用补肾益精、健脾祛湿、活血化淤之法,方中益智仁、远志二药开窍健脑、益智安神,山茱萸、熟地滋补肾阴,菟丝子、枸杞子补肾填精,水蛭通络破血,当归补血活血,辅以丹参、川芎,增益其活血化淤之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二诊患者仍有痰浊内阻症状,故加薏苡仁、苍术,增强健脾祛痰之力,症状明显缓解。
(所刊方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3年 第0973期
编辑丨李家华校对丨郑柯二审丨张越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