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病,河南名中医活用此方,每获良效
2024/4/1 家庭医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肺系疾病的发生常与痰湿阻肺有关,痰湿阻肺可导致肺气宣降失常,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咯痰、痰白清稀,甚则胸闷、气喘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人、河南省第八批中医诊断重点学科带头人兼学术带头人谢文英,他常用二陈汤加减治疗肺系疾病,每获良效。现将其治病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网络配图)

     01

     验案举例

     1.肺胀案

     患者,女,67岁。

     主诉:咳嗽、气喘、胸闷五年余,加重半个月。患者五年前开始每遇天气转冷即咳嗽、咯痰,清晨咳嗽较剧,痰量少、白、黏,咳甚则胸闷、气喘;半个月前不慎感凉后咳嗽、咯痰加重。

     现症: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清稀,胸闷,气喘,咽痒,饮食睡眠差,困倦乏力,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体胖,面色暗,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濡滑。

    

    (网络配图)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诊断:肺胀,辨证为痰湿阻肺、肺肾气虚。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予二陈汤加减。

     处方:党参30克,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各20克,茯神、远志各12克,法半夏、陈皮、炒苏子、酸枣仁、石菖蒲各10克,桂枝、炒杏仁、炮姜各5克。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咳嗽大减,仍痰多,饮食、睡眠改善,但大便溏、每日2~3次。上方去苏子、桂枝、炒杏仁、炮姜、炒麦芽、炒神曲,加橘红、干姜各6克,炒白术10克,茯苓30克,继服7剂。

     三诊:咳嗽消失,偶有晨起咳痰,睡眠、大便均好转。上方去橘红、白术,加丹参15克,续服10剂,以巩固治疗。

     2.咳喘案

     患者,男,3岁。

     家属代诉 患者反复咳嗽喘三个月。患者三个月前感凉后出现发热、恶寒、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甚则呼吸急促,喉中可闻及哮鸣音,给予西药(具体不详)口服治疗后,发热、恶寒好转。

     现症:咳嗽,气喘,喉中可闻及哮鸣音,痰白稀,食欲差,大便不成形,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滑,脉濡。患者平素体质弱,易感冒。

    

    (网络配图)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中医诊断:哮证,辨证为痰阻气闭,肺肾气虚。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健脾。方选二陈汤加减。

     处方:生晒参20克,茯苓15克,炒白术12克,甘草、炒杏仁、炒枳壳、山茱萸(酒制)各10克,清半夏、干姜、五味子各6克,乌梅5克,蛤蚧一对。7剂,两日一剂,水煎每日分三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偶有咳嗽,气喘,有痰,痰白稀,喉中哮鸣音消失,食欲差,腹胀,大便成形。上方加厚朴10克,继服7剂。

     三诊:咳嗽、气喘痊愈,未再复发。效不更方,继服10剂,以巩固治疗。

     02

     体 会

     二陈汤被称为“祛痰之通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梅尼埃病等证属痰湿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二陈汤具有很好的镇咳、化痰、平喘、增强免疫功能、抗炎等作用。

     谢教授临证治疗肺系疾病证属痰湿者常采用二陈汤加味,并根据患者年龄及季节的不同灵活加减,如:老年、幼儿患者多加党参、白术等,以健脾益气、固护正气、标本兼顾;青壮年患者则重在祛痰化湿,药物的用量也加大,以治实证。

    

    (网络配图)

     治痰大法,湿则宜燥,寒则宜温,热则宜清,燥则宜润,风则宜祛,气则宜行,血则宜活,食则宜消,浊则宜开,虚则宜补,而总以二陈汤为主,据证加减则已。

     谢教授指出,二陈汤“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临证使用时当注意辨证运用,灵活加减。

     (所刊方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3年 第0966期

     编辑丨李家华校对丨郑柯二审丨张越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