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名中医治冠心病经验,尤其适合女性
2024/4/1 家庭医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据统计,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目前中医药以活血化淤为主的治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明显。但活血化淤治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临床上当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多种治法相互配合,以提高临床疗效。

     樊瑞红老师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衰及其合并的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樊老总结前人经验,并充分结合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提出清心凉血治法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其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来源:摄图网

     01

     治则治法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病,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将胸痹的治疗分为疏理气机、活血化淤、泄浊豁痰、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等治法。

     清心凉血法属八法之“清法”,清心凉血包含清心泄热、凉血解毒、通络散血。樊老认为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血脉淤阻等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皆可使邪热内生、入血扰心。故樊老认为清心凉血法的应用不应拘泥于具体的西医病名,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樊老认为淤热是症状产生和加重的重要原因,故在活血药中投以凉血之品,化淤不留热,活血不燥血。

     02

     病案举例

     刘某,男,65岁。

     患者7年前因劳累出现胸闷憋气,休息后可缓解。近1周来,患者症状加重伴后背疼痛,休息及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状缓解不明显。现患者胸闷憋气,无心前区及后背疼痛,饮食睡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脉弦涩,血压(BP):150/90mmHg。既往高血压4年,血压控制尚可。

     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每分钟80次,ST段压低、T波低平(V2、V3、V4、V5)。

     中医诊断:胸痹(心血淤阻,淤热内扰)。治以活血化淤,清心凉血,自拟经验方定痛救心汤加减。

     处方:丹参24克,瓜萎、薤白、丹皮、赤芍各20克,桃仁、红花、荜拔各15克,桂枝、炙甘草、川芎、紫草、莲子心各10克,细辛3克。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症状减轻,夜间盗汗,原方减桂枝,加豆豉10克,生地15克。治疗3月余,患者症状基本缓解。

    

    丹参(来源:昵图网)

     03

     体会

     本案患者年迈,病程迁延,心血淤阻,久而化热,当活血化淤、清心凉血并重。定痛救心汤乃樊老经验方,瓜蒌、薤白宽胸开郁,丹皮、赤芍清心凉血为君,丹参、桃仁、细辛、荜拔活血温通为臣,佐使以桂枝、炙甘草。全方寓凉血于活血之中,既祛淤热之标,又制温通活血药之温燥。

     治疗冠心病要注意四点

     一是伴随症状。患者常伴有里热的症状,如咽干、口渴(渴喜冷饮)、心烦、便干或便溏、小便黄等症,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若日久劫夺肝肾之阴,可见红瘦舌,有裂纹,舌苔燥,脉弦滑数。

     二是适用人群。樊老临证发现,适用清心凉血法的患者中女性较多,特别是更年期女性。此类患者情绪不稳,多烦躁易怒,肝气郁滞,可酌情加佛手、香附、白芍、酸枣仁等以调肝之气机,补肝之阴血。

     三是主次分明。临床上运用清心凉血法要遵整体观念,当清心凉血法作为主法时,药量宜大,山栀子、豆豉可用至20克;若淤热明显,赤芍可用至30克。当清心凉血法作为辅助治法时,药量宜轻,药味宜少。樊老常于全方中只加入山栀子、赤芍各10克,甚至常独以莲子心一味代茶饮。

     四是腹泻的处理。清心凉血法用药苦寒,患者可能会出现便溏甚至腹泻症状,樊老认为此乃热邪外排,非停用指征,症状明显者,可适量加入山药、白扁豆等缓泻之品,切不可过于收敛,以免闭门留寇。清心凉血法充分契合了当前社会人们疾病的生理心理状态,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所刊方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4年 第0985期

     编辑丨李家华校对丨郑柯二审丨张越终审丨刘慧英 钟汉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