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名中医治淋证经验
2024/4/1 家庭医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高艳霞教授是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临床方面,她师承名医于家菊、孙郁芝主任,现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孙郁芝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擅长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入手运用中医诊治淋证,方法独特,疗效甚佳,现将其临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泌尿系感染属于中医学的“虚劳”“淋证”等范畴。淋证的发病主要责乎肾与膀胱,肾虚与膀胱湿热的病因二者相兼而致小便淋漓涩痛。高教授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湿热、淤血、肾虚等。

来源:摄图网
二、辨证论治
高教授认为淋证有虚实之别,且多为虚实夹杂,又易相互转化。发病之初,以实证为居多,多为湿热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气化不利,治宜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病久迁延不愈,湿热之邪必伤及肾之气阴,或伤及血络,而致肾虚、血淤。湿热、淤血和肾虚三者相兼为病,治宜清热利湿,补肾健脾,活血化淤。临床主要分为以下几证型:
1.实证
膀胱湿热证
症候: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尿道有烧灼感,少腹拘急,大便秘结,口苦呕恶。舌红,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滑石、炙甘草、车前草、大黄、山栀子、萹蓄、瞿麦等。腹胀便秘甚者重用大黄,配枳实。
肝胆湿热证
症候:小便淋沥涩痛,伴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或伴有胸胁胀满,或伴有外阴潮湿,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恶心、呕吐甚加陈皮、竹茹;胸胁胀痛加川楝子,枳实。

川楝子(来源:昵图网)
心火炽盛证
症候:小便淋漓刺痛,面赤,心胸郁热,口舌干燥,欲饮冷,口舌生疮。舌尖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心解毒,利水通淋。
方药:导赤散加减。生地、淡竹叶、木通、甘草等。心火亢盛,可加黄连以清泄心火。
2.虚证
脾肾亏虚,湿热侵袭
症候:小便淋漓不尽,遇劳尤甚,时发时止,伴有食少腹胀,腰膝酸痛,渴不欲饮,舌胖苔白,脉沉缓。
治法:健脾补肾,利水渗湿。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四肢不温,胃脘冷痛加制附子(先煎)、干姜。
肾阴亏损,湿热留恋
症候:小便频数,伴有手足心热,腰膝酸痛,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阴虚内热较剧者加青蒿、地骨皮。气虚乏力者加党参、黄芪。
气滞血淤,湿热留恋
症候: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淋沥不尽,腰胁刺痛酸胀,少腹胀痛不适。脉涩。
治法:凉血祛淤,清利湿热。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川楝子、车前子、泽兰。淤血明显者加水蛭。腰困者加杜仲、狗脊。
三、典型病例
病案1:
杨某,女,62岁。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未予重视,自行口服抗生素后症状可缓解,停药后症状反复发作。
现症见:尿路不适,腰困不舒,口干心烦,食欲差,盗汗,睡眠欠佳,舌红苔少,脉细。
尿常规示:白细胞186个/ul,红细胞38个/ul,尿潜血(+),辨证属肾阴不足,治以知柏地黄丸加减。
处方:炒酸枣仁30克,山药、山茱萸、熟地各20克,知母、黄柏、丹皮、萹蓄、瞿麦、茯苓、炒麦芽、炒山楂、炒谷芽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7剂。

山茱萸(图片来源昵图网)
二诊:服药7剂后,患者除腰困不适外,其余症状皆有好转,上方加淫羊藿、仙茅各20克,再进14剂。
三诊:连服半个月后,诸症消失,尿检(-),嘱患者忌辛辣,勤排尿,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病案2:
陈某,女,55岁。患者6年前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不适症状,自行服用氟哌酸、三金片等治疗,症状可缓解,但停药后易复发,生气时上症尤为明显。曾在医院诊断为“慢性膀胱炎”。
现症见:尿频,日行10次以上,尿后淋漓涩痛,伴按之疼痛,胸胁胀满,口苦,舌红苔腻,脉弦数。
尿常规示:白细胞258个/ul,红细胞40个/ul,尿潜(++),证属肝胆湿热,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车前子(包煎)30克,生地、萹蓄、瞿麦各15克,柴胡12克,龙胆草、黄芩、山栀子、通草、当归、郁金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7剂。
二诊:患者服药7剂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明显改善,但仍胸胁胀满不舒,上方不变,在其上加制川楝子、木香各15克,再进14剂。
三诊:连服半月后,上症皆消,尿检正常,嘱患者保持情志舒畅,保持会阴部清洁,禁辛辣饮食,勤排尿。随访至今未复发。
(所刊方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3年 第0980期
编辑丨李家华校对丨郑柯二审丨张越终审丨刘慧英 钟汉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