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2023/4/4 20:00:00 国学静夜听FM

视频: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永逝的亲人。这一天,我们抬头迈向生机绽放的春天。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淮南子天文训》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有清爽明洁之意,这个时节天气清澈明朗,北方降雨开始增加。

清明三候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
桐,是指白桐花。
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
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
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
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三候虹始见】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
说明清明时节多雨,
故而彩虹出现。

农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开,东北、西北地区的小麦也进入拔节期。
清明节的名称与清明时节的天气物候特点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壮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节日起源
清明由节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据记载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期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坆墓。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韦应物:“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扫墓祭祖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纳了。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节日习俗
1、上坟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2、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3、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5、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放风筝

这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7、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8、吃青团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寒食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9、煮鸡蛋

据说吃了这时煮的鸡蛋,就一年不会头痛。这个风俗是怎么传下来的呢?传说古代孝感一带属云梦泽之一部分,是一片水乡泽国,人们都以打鱼为生,因为人们天天在湖里吹湖风,得了头痛病。一天,尝百草的神农路过云梦泽,看到一些人因头痛在湖滩上打滚,神农很可怜他们,就到处找草药,为这些人治头痛病,可是什么药吃了也无效。三月初三这一天,神农从山上捡来几个野鸡蛋,又挖了一大把地菜,拿到船上煮给人们充饥,人们吃了用地米菜煮的鸡蛋后,忽然感到头不痛了。

清明节,我们一起缅怀逝去的亲人,
点一盏心灯,
照亮天堂的路,
让天堂的他们不再孤冷!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次一次的想念
生活依旧在继续
身体健康,才是最好!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
带着家人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
沐浴清新秀美的春日风光,珍爱世界,学会感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国学静夜听FM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