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的本领从何而来,报告的这句话指明了方向
2022/11/16 20:03:10 钧正平工作室
1880年,美国记者约翰·斯温顿在采访马克思时问,“人生的最高法则是什么?”马克思想了一会儿,用深沉而严肃的语调回答:“斗争!”
这位伟人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不得不借钱安葬生病去世的女儿。为了创作《资本论》,他白天在博物馆刻苦研究,晚上回家后还常常通宵达旦地写作,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时常疼痛难忍。但不论环境多么恶劣艰苦,他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后来,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战斗的一生时动情地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对于革命者而言,斗争是一生的责任与追求。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同样充满着斗争的艰辛。从南昌城头不畏强暴的第一声枪响,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坚韧,再到抗美援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干劲……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有人问:在战争的硝烟已经远远散去、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斗争”?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的大厅里,镌刻着1937年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成立时的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了这段题词,强调:“今天,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党中央殷切希望共青团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这是党的殷切期待,也是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掷地有声的话语,语重心长的嘱托,对党员干部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提出了明确要求,更为建设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我们党从创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工作,并把在重大任务一线锤炼斗争本领作为锻造干部队伍的主要内容。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抗大”坚持实战化教学,学校经常组织教员和学员上前线,在战火的洗礼中提高本领,许多在课堂上搞不明白的作战指挥要素和关节点,在战后总结讲评时稍一点拨,学员就心领神会了。“到前线去”,成为“抗大”的鲜明特征和学员们的共同意愿。从这里走出去的军政干部10万余名,不少人锻炼成为能文能武的优秀指挥员。罗荣桓,作为第一期学员,在炮火硝烟的斗争中一步步成长为开国元勋。邓小平曾经赞扬“抗大”:“几万个革命青年,经过抗大火炉的锻炼,一批一批地输送到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抗大的威力,已经在全国每个角落里显示出来。”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高瞻远瞩地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到南方去”,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滚滚洪流中不少干部的选择。事实上,从1947年起,就有数以万计的解放区党政军干部,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奔赴新解放区。在这个被称为“南下干部”的英雄群体里,每个成员都像火种一样,让星星之火在新的“战场”燎原,也在燎原之火中淬炼着自身。这里面就有当时的博山县巴陡区武装部干事焦裕禄,他开展土改运动和剿匪反霸斗争、参加淮海战役支前,在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中历练成共和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英雄人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22个省区市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绝不撤退。“到扶贫一线去”,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冲锋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攻坚,造就了一批改写命运的奋斗者,也锻炼了一批同群众鱼水情深的“领路人”。他们吃住在农村,挨家挨户摸底数、挖穷根、探出路,在严酷的环境中磨炼了意志,在繁重的任务中练就了一身才干。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考工记》里说,打造一把良弓,需要历时一年,完成“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等六个过程。如果急于求成、省去任何一个步骤,制作出来的弓就会有“斫挚不中,胶之不均”的毛病,容易被折断。对党员干部而言,成长也从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从战争年代的火线到脱贫攻坚、抗疫斗争的一线,只有历经“斗争场”的淬炼,干部们才能浴火涅槃,行而致远,才能在广大干部中脱颖而出。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也要清醒认识到,面对“四大考验”、“四种风险”,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还存在斗争精神不足、斗争经验缺乏、斗争本领不强的问题。有的有“软骨病”,不愿斗争;有的有“恐惧症”,不敢斗争;有的有“无能症”,不会斗争。历事才能修心。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磨炼,要有完整周期。任何一个干部的成长都无“小道可抄”“捷径可走”,愈是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愈是形势严峻、情况冗杂的时候,愈要敢于去“搏杀”,钻“矛盾窝”、接“烫手芋”、解“困难锁”,才能在火热的实践中炼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如今,虽然山河破碎的危机早已解除,人民的幸福生活得以保障,中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饱受欺凌、内忧外患的国家,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坡更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唯有主动迎战才有生路出路,唯有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严、赢得发展。要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祛除不愿斗争的“软骨病”,要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克服不敢斗争的“恐惧症”,要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本领,远离不会斗争的“无能症”,在一次次挑战中稳健前行,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能力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作者 / 王君雄
编辑 / 李妍妤
校对 / 葛 畅
本文系钧正平工作室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钧正平工作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钧正平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