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五多”,这样的举措多多益善
2023/2/17 17:44:22 钧正平工作室

     不久前,《解放军报》报道了第78集团军某旅为官兵建立福利待遇数据库,实现官兵福利待遇办理由“反复申报”到“打包办理”的好做法。通过为官兵建立福利待遇数据库,依托大数据自动匹配相关法规制度,关联密切的惠军利兵事项均可实现“打包办理”,实现了“官兵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从而赢得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

    长期以来,由于部队单位许多事项信息专业性强、时效性高、核对数据任务量大,所以大都通过“直达基层”的方式,由机关向基层单位与个人直接索要各类材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统计数据这件“小事”却常常变成“麻烦事”:有的为“留痕”而走流程,数据之前已经上交了,但依然要按流程上报,目的不在于收集官兵的准确数据,而是按照流程上交本人签字“纸质版”,用“按规定办”“按程序办”来应对各类检查、规避潜在风险;有的收集上报数据则是为明确责任,厘清各级职责,甚至是为了推诿扯皮,不关注机关工作量大小与基层负担轻重,把表格的“数字化”降至最低,将责任区分调到最高,增加了基层的负担;有的则是工作粗疏,管理不善,要材料交证明、到达工作时间节点的时候反复催促,一旦拿到基层签字盖章的“保证书”后,就将材料束之高阁,甚至是随意放置,具体到办理的时候一旦找寻不见又以各种理由推诿,要求基层重报……这种“索要材料多”常常与“座谈多、集训多、背记多、簿册多”一同被归纳统称为“五多”现象。

    揪治“五多”由来已久。早在1960年3月,毛泽东同志就曾明确地指出,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克服“五多五少”:“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习主席深刻指出,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2019年,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解决“五多”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规定》,就对各级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解决“五多”问题为基层减负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近年纠“四风”转作风深入推进,“五多”现象明显遏制,可一些单位由于摆脱不了惯性思维、习惯做法、路径依赖,一边喊着痛恨“五多”,却又在一边制造新的“五多”,遭到官兵们反感的同时也干扰了部队正常工作和生活。

    如此种种恰恰说明,“五多”现象的产生并非一时之弊,揪治“五多”现象同样必须打持久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抓一抓就好些,松一松就反弹。反对“五多”现象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这就要求各级机关要坚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过分拘泥于形式,以工作运行的实效、以基层官兵的满意度来评判关注成效,做到“潜绩”“显绩”并重。同时,对具体的“五多”现象要做到碰到就抓、露头就打、发现就纠,既解决老问题,又掌握新情况;既解决显性问题,又解决隐性矛盾;既解决表层问题,又解决深层隐忧。真正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动向新表现,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纠正“五多”,将基层一线单位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解放干事创业的手脚,真正让广大官兵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忠诚履职尽责、聚力练兵备战中去。

     作者 / 张禾年

     编辑 / 安 宁

     校对 / 杨 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钧正平工作室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钧正平工作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钧正平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