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2021/8/11 21:58:50 走向科学

    

    
点上面,快速进入并关注走向科学


     “走向科学”微信公众号

     K95028

     看破迷雾,人生就会更淡定从容!来源:网易号冰川思想库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 | 张明扬

     这几天,张文宏医生正经历着一场风急雨骤的大批判,力度之烈规格之高,为去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之最。

    

     01

     靶子是张文宏医生于7月29日凌晨发布的一条微博。

     他在微博上说, “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事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坦白说,张文宏这番表态并无什么特别的新意,他代表的只是全球医学界,当然也包括中国医学界对抗疫的一种主流看法,姑且称之为“长期共存派”。

    

     图/视觉中国

     张文宏的表态引发了国内“坚决清零派”的强力反弹,张文宏甚至也得到了一顶深文周纳的大帽子:投降主义。

     对张文宏和“长期共存”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两篇文章。

     一篇是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撰文《“与病毒共存”可行吗?》,声称“英、美等国的‘与病毒共存’,已经给全球的抗疫形势带来了严重后果,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还有一篇是北大教授张颐武刊登在《环球时报》上的评论:《继续全面防控,不要中了西方的连环计》,认为“与病毒共存”就像“劝一个考试成绩远胜落后生的优等生,要借鉴差生的学习方法。这不是为了中国,而是别有深意”。

     高强那篇文章发表后,网上很多人如获至宝,或是出于流量的考虑,或是出于批倒张文宏的考虑,将这篇文章拔高为央媒批驳“长期共存”的最终定调,从而引发了巨大的舆情。

     我身边一些支持“长期共存”的医生和媒体人也由此陷入了悲观的情绪中,我也是其中一个。

     就我个人来说,不满自然源于我所支持的观点,也就是“长期共存”论的被批判,但这或许也没那么重要,最愤懑的是,张文宏,这样一位自2020年初疫情以来,一跃成为中国最高声望的医生,代表着中国医学界科学界专业判断的发声之人,竟然遭到了如此夹枪带棒的不专业批判。

    

    

    

     ▲一些网友对张文宏的谩骂(图/网络)

     张文宏不是不能批评,但我更希望这样的批评来自医学界内部的争论,而不是充满意识形态口吻的攻讦;“长期共存”论也未必是最终答案,但我更希望它在舆论场中得到充分的呈现、展示、被讨论,乃至基于科学和公共政策的正常批评,而不是将一个有讨论空间的专业议题无限政治化。

     甚至我可以接受,医学视角不是决定未来抗疫政策的唯一基准,抗疫政策的转变可能也应综合考量政府治理、群众心理、代际差异、地方行政能力高低等等因素,但是,可以让张文宏继续说医生该说的话么?

    

     02

     张文宏的最近一次公开发言,很可能就是7月29日的那条微博,在此之后,面对纷纷扰扰的批评,他一言不发保持着沉默。

     我们无从而知,张文宏是失望,还是伤心,甚至是迷茫,但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他的恐惧。

    

     ▲来自医生对张文宏的支持(图/网络)

     张文宏当然不会真的恐惧,在这一年多的抗疫中,他见多了惊涛骇浪,和全体中国人一起经历过混乱、无望、曙光、胜利,他所能奉献的一切,无非是专业和勇于发声。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正是张文宏持续的发声,令他们在这一年多获得了免于恐惧、免于谣言的自由。

     如果张文宏因为恐惧口诛笔伐,而减少专业的发声,那么,公众何从相信,医学与直言,还将继续是这场抗疫持久战的主导性力量?

     从这一年多来看,张文宏是中国医学界面向公众时,所能推出的最佳抗疫代言人。他集温和与勇气、敢于发声与话语分寸感、专业理性与抚慰公众心理,等等看似互相冲突的价值导向于一身。从某种程度上,张文宏的抗疫话语体系是当下中国医学界、公众、以及政府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张文宏这样一位“最大公约数”都惮于发声,试问,中国医学界还有谁敢单枪匹马再凭科学话语谈论疫情?

    

     ▲南京居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图/视觉中国)

     张文宏自然是中国最顶级的传染医学专家,而他在这场疫情中的角色则超越了狭义的医学本身——本着人文关怀与公众坦诚相见,用科学话语驱除萦绕公众周围的非理性恐惧与自大。

     当另外一种自居道德制高点的非理性向张文宏袭来时,我们难道不应该站出来为他发声么?

     保卫张文宏,就是保卫科学精神在抗疫中的主导性,就是保卫理性和心智,就是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免于化为泡影。

     我们可以不相信长期共存,但必须让张文宏继续说话。

     相比与病毒共存,更可怕的是与愚昧共存,尤其是那种充满攻击性的前现代愚昧。

     那做个交换吧,如果张文宏今天发声,我就旗帜鲜明的接受与愚昧长期共存。

     毕竟,人类无法清零的不仅是病毒,更是愚昧。

     延伸阅读:

     张文宏为何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学派(ID:quantumschool),作者:傅丽叶,本文首发时间:2020年3月31日,头图来自:IC Photo

     一

     该给张文宏先生“免疫”了,他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刻,这位医生以专业和坦率赢得了普遍性尊重。可一旦疫情退却,甚至疫情尚未消失,有点担心他难容于这个犬儒、唯上、虚伪、颟顸的世界。

     未来好难,提前免疫……

     虽然他一直说自己是个普通人,但在这个逻辑混乱、常识缺乏的“社交媒体”时代,像他这样“思维清澈,表达直接,坚定真诚,幽默风趣”的人,一直是这个社会最稀缺的品种。

     我们有责任去保护这只“国产熊猫”。

     二

     他为什么会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敌人呢?

     逻辑如下:

     1. 讨厌无聊的废话

     女记者问:“那您想念您的母亲吗?”

     张文宏反问了一句:“哪一个正常人会不想念自己的母亲呢?”

     这个世界有无数人喜欢提这种无聊问题,钟情于这种无聊废话。

    

     2. 反对没有科学精神的妄想

     不要用神剧,来想象复杂救治。

     张文宏批评道:“输入康复血清,患者马上康复,这是电影!”在现实世界的很多人心中,“神医”和“神药”是很多人一生的信仰,张击碎了很多人心中的“梦”。

    

     3. 看不起“疫和团”式的自我表扬

     张文宏说:不管是嘲笑别国疫情蔓延,还是猛夸自己国家棒,其实都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

     4. 回归“人性本身”,不“道德绑架”他人

     “我不鼓励加班加点,抛弃家庭,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

     “对于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

     要么将人捧上“神坛”,要么将人踩入“地狱”,这是很多人的习惯。有些媒体习惯性神化某些职业,张文宏以常识打了这些人的脸。

     5. 不迎合大众的心理情绪

     问:很多人说莲花清瘟胶囊有用,我们应该吃这个来预防吗?

     张教授:不建议长期服用莲花清瘟胶囊来预防。

     虽然回答得很委婉了,但只怕也得罪了不少人。

     6. 撕开部分人的虚伪面具

     张文宏说:“宣誓的时候不是说了吗,要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我不管你当初入党时什么目的,现在就得给我上”。

     虽然这句话很刚,听起来舒服,但这句话同样刺痛了很多投机人士。

     7. 不留情面的“鸡汤杀手”

     “任何东西,一旦打着爱的旗号,就很可怕了。我告诉你乙肝是传染病,你就会去打疫苗,就知道防护,但艾滋病也是传染病,它随着爱而来,你就不知道防护。”

     这位硬核理工男,成了“鸡汤杀手”。

     ……

     除了以上,张文宏还有很多“直击人心”的经典名句。这些常识让良知之人听到欢喜,同样也会得罪逻辑混乱之人。在这个键盘侠横行的时代,张的冷静一次次浇灭了很多人的“激情火焰”。

     他的话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求真:不说假话,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

     求善:有同理心,有共情心,不自以为是不骄傲自大。

     求实:不虚头巴脑,不打太极,不浪费时间,简洁实用。

     这些话综合起来,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废话套话,反对虚伪矫饰,反对狂妄自大,反对不学无术,反对煽情做作……这一路下来,不知道会得罪多人。

     三

     不愿盲从,不愿说谎;不愿糊涂,不愿谄媚。

     张文宏这样的性格,按道理来讲,棱角早就被磨平。可他竟然是上海市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感谢上海这座城市,让一个勇敢、专业的医生保持着他的赤诚,而且混得还不错。

     一个朋友这样评价:“张文宏,似乎可以代表大上海的相对先进,人文素养比其它城市高一个档次。”

     这体现的是不是一个国际城市、一线城市的气量呢?

     再说另外一件事。

     3月26日,张文宏通过央视指导海外留学生防疫。3月27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给张文宏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这封手写书信在朋友圈被广泛传播,受到一致点赞,“中国需要更多这样棒的外交官!”“崔大使是儒将!”

     这位中国的资深外交官,1952年10月生于上海。

     突然之间,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四

     现在他是战士,想攻击也找不到破防的点。

     可总有一天,以他那“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迟早会同这个“虚与委蛇”的世界进行角力。

     那个时候,那些散落在键盘上的力量:以“告密”为证据,以“据说”为线索,以“道德绑架”为逻辑,以“大概”为推理,以“可能”为准绳,给他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很快就会引来万众踩踏。

     别看现在这么多人喜欢张文宏,一旦风向有变,将会有更多人讨厌他。

     今天这些称他为“男神”的人,明天就可能落井下石。今天的这些给他唱赞歌的机构,明天就可能扔鸡蛋。

     五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转换?

     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理解他的真诚,而只是随波逐流。很多人也不会感受他的良善,而只是人云亦云。更多人并不在意他坚守的逻辑与常识,只是鹦鹉学舌。

     今天不假思索的转发“张文宏的15大金句”,明天就有可能义愤填膺评论“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正因为如此,所以更要提前“免疫”,有些人,值得一直坚定相信下去。

     再听听他说过的话:

     “等这事儿过了,大家又不要听我讲话了。你以为大家爱听我讲话啊?”

     “当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躲在角落里看书了。”

     “过了这个事,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该看跑男的看跑男,谁要看我啊?”

     “用力过猛,走不了远路,不管是人类还是病毒。”

     “我跟你讲你一定听不懂的,因为我们读的书不一样,我讲的每一个汉字你都能听明白,但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采访我个人就没有意思了,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

     “不要为了戴不戴口罩就大动肝火,每个国家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感染风险最大的场景是在登机前,一定记住要勤洗手。”

     硬核而温暖,专业而严谨,清醒而智慧,幽默而风趣,同理而良善,这样一个人,可爱而又美好,是不可能干什么坏事的,如果你在指责他,大概率是你的错。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唯有真实的人,不朽。

     六

     张文宏只是一个普通人,谈不上伟大。

     他能让这么多人喜欢,因为“真实”在这个社会极其稀缺。

     真希望以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自己多虑,张先生永远活得率性坦诚。也希望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个世界一直尊重并喜欢他。更希望自己是个以最大恶意揣摩他人的混蛋,张先生成为社会标杆。

     张文宏,作为一个医生,救过很多人,为很多病人免疫过。

     今天,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斗胆为他“免疫”一次。

     重申:第二篇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学派(ID:quantumschool),作者:傅丽叶,编辑:陈书敏

    

     欢迎到下面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灯塔——走向科学

    

    


    

     长按以上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十几位中科院院士都关注了公众号“走向科学”(k95028),让我们一起,看破迷雾

     走向科学文章,只为探寻真理,您的一次传播可能会照亮无数人的生命。

     千万别跟WG学,

     对知识分子打棍子,扣帽子真不好!

     本文需要分享

     告知好友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走向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