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不起来”和“瘦不下去”之间,只差这份中医调理清单
2017/9/18 健康养生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 健康养生 免费关注。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大量针灸、正骨、推拿、按摩、埋线、减肥的医学视频

     联系电话:152 0155 8204 (康老师)

     投稿和合作微信/QQ:18514425318

     在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极端”的人,一种是“怎么吃都不胖”的瘦子,另一种是“喝凉水都长肉”的胖子。

    

     专家指出,其实这两种体质的人身体里藏着不少健康隐患,而“吃不胖”、“瘦不了”只是外在的表象。

     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体重的分级方法。按照2003年原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体质指数(BMI)低于18.4为偏瘦,超过24为过重,超过28为肥胖。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每个人都应该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为什么有些人“瘦不了”:多痰少气脾肾虚

     从中医角度来讲,胖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黄帝内经》最早将胖人分为“膏人”、“脂人”、“肉人”三类。中医学认为,肥胖和个人的体质关系密切。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研究的平和、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气虚、血瘀、特禀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肥胖关系最密切的是痰湿体质。

     中医理论认为,肥胖的病机主要是阳气虚衰,痰湿偏盛,即“多痰”和“少气”,主要与脾和肾的功能有关。

     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

     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体内水液无法正常地蒸腾气化,导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形成肥胖。

     所以,有的胖人是实性体质(实胖),有的则是虚性体质(虚胖)。

     调理:分型减肥才有效

     人和人的体质千差万别,肥胖的类型和表现也不一样,较常见的有气虚湿困型、胃肠湿热型、肝气郁结型三种类型。

     气虚湿困型

     这类人大多胖而不壮,松垮虚浮,食量不大,伴有疲倦乏力、肢体困重、腹胀便溏、尿少、四肢浮肿等症状,调理以化湿、运脾、补肾为原则。

     日常饮食宜选择具有燥湿健脾补肾功效的食材,如赤小豆、薏米、白扁豆、荷叶、茯苓、山药、板栗、芡实、枸杞子、桑葚、黑芝麻、海参、银耳等。

    

     穴位按摩可选取太白、丰隆、胃俞、阳陵泉、脾俞、肾俞、内关等重点穴位进行按揉,以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胃肠湿热型

     这类人大多胖而壮实,食欲旺盛,吃什么都香,或有便秘、口干舌燥、怕热多汗等表现,调理以清胃泄热为原则。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选择入脾胃经、具有清热作用的凉性食材,如绿豆、苦瓜、黄瓜、苦菜、丝瓜、莲藕、生菜、萝卜、梨、柚子等。

    

     按摩可选取内庭、天枢、上巨虚、下巨虚、脾俞、大肠俞等重点穴位进行按揉,可起到抑制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饥饿感,达到减肥的目的。

     肝气郁结型

     这类胖人大多易怒,常感觉胸胁胀满,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表现,调理应以清肝泻火为原则。

     饮食宜选择入肝经、具有清热平肝功效的凉性食材,如西芹、菠菜、荠菜、马齿苋、蘑菇、玫瑰花、菊花、决明子、茵陈等。

    

     穴位按摩可选取肝俞、胆俞、三阴交、太冲、照海、太溪、阳陵泉等重点穴位进行点揉,从而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

     为什么有些人“吃不胖”:胃火大,胃过强

     从中医角度来看,“吃不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胃火偏盛,中医称之为“消谷善饥”

     这类人吃得多却容易饿,同时大多伴随口渴心烦、舌红苔黄、口臭便秘等症状。

     这是由于胃对食物的腐熟作用太过,代谢亢进,消耗过多所致,因此多食易饥而且消瘦。

     胃强脾弱

     这类人在多吃不见胖的同时,伴有大便溏泄,爱拉肚子。

     这是因胃消化食物的功能过高,故多食易饥,但脾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正常地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故多吃也是消瘦,胖不起来。

     调理:养阴健脾按足三里

     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性,假若消瘦比较严重,伴随明显的口臭、便秘或便溏等症状,可以选择用中药调理,一般采用养阴清胃、健脾化浊之法。

     食疗:可在健脾丸(党参、白术、陈皮、枳实、山楂、麦芽)基础上加入黄连、山栀子、连翘等。食疗上,可以用党参(或沙参)、淮山、扁豆煲瘦肉汤等以健脾益胃。

     按摩穴位:人体有一个调理脾胃非常好的穴位——足三里穴。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治疗脾胃疾患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帮助调理脾胃。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边缘的位置。

    

     按摩足三里穴的要诀在于,按压穴位的时候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数次。另外也可以艾灸此穴位,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适宜进行。

     消瘦者还要注意饮食忌宜和日常生活习惯,做到“七分养三分治”。

     胃火大的人应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避免食用寒凉性质的果蔬,以免损伤脾胃,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弱,加剧消化不良和吸收差的情况。

     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有节,细嚼慢咽,多餐多食。平时多选择容易消化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少进食油腻、煎炒食物以及纤维素含量过多的食物。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李茂发老师达摩108手法正骨实用全科班

     每月号1号报到2-9号报到 15201558204(微信)

     颈椎的诊断:

     胸椎的手法操作:

     ---------------------------------

     达摩108手法正骨课程培训班

     学 费:6800元

     主讲人:李茂发

     时 间:

     每月1号报到、2号—9号全天上课、晚上练习手法

     (微信报名优惠多多,微信号15201558204)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