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被抑郁「压垮」时,你只需要做1件事
2022/5/31 20:30:00 看见心理

    

    

     以下“来访者故事”来源于雾雨风&王肉肉

    

     抑郁的开始:拒绝一切负面情绪

     当时的我由于家庭反对出国留学,听从安排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了研究生,选了一个我完全不会也不喜欢的专业。

     因为不喜欢,所以不想学。

     因为不想学,所以学不会。

     其实我的不喜欢,完全是因为这是家里强加给我的。

     我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东西,即便是普通的东西,我都能做得出类拔萃。我要是能敞开心扉学,结果也不会这么差。

     但家里就总是逼迫我学习,不理解我为什么不愿意。

     又因为小时候家里给我灌输的都是——“你是天之骄子,天赋异禀”,所以自己特别骄傲,以前考第二都会崩溃。

     但到了现在这个班上以后,同学都很优秀,心理落差尤其大。从骄傲瞬间变为了自卑。

     我无法正视这样的自己,我害怕被别人看出我的失落,我想要掩饰自己的自卑。

     所以我刻意展现我很好的一面,拒绝悲伤、拒绝焦虑、拒绝一切负面情绪。

     我认为只有积极的、阳光的、非常好的情绪,才是对的情绪。

     而那些悲伤、难过,就是坏的,是羞耻的。

     这么做的后果很严重,只是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

     现实很快给了我重重一击。

     暑课的那两个月里,我一进教室就恶心,晕眩,每一天都在崩溃的边缘,但还要伪装自己,勉强自己,坚持了下去。

     我本想着,等考完试就好了,等考完试我再来处理它们。

     可等到考完试,已经太晚了。考完试的当天,我一个人痛哭了整整8个小时,哭到我的眼睛发疼,视线模糊,甚至我觉得眼泪都要流干了,但却停不下来。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情绪就像洪水,如果平时我一点点去释放,觉得难过就哭一哭,最后可能不至于彻底崩溃。

     但由于我一直在使劲压这些情绪,没有及时疏通这个河道,结果越压越压不住,洪水越积越多,呈指数倍增长,考完试后的爆哭,就是决堤。这就是积压情绪的不良后果。

     由于很害怕会更加严重,我去医院做检查,最后结果出来是中度抑郁,需要吃药,配合心理咨询。

    

     中度到重度:为了“反抗”原生家庭

     当时由于医生开的那一种抗抑郁药对我的副作用很大,吃了药很难受,会恶心想吐。

     我也不知道抗抑郁的药有很多种,吃这个难受可以换药,再加上做了咨询,觉得情绪有所好转,又担心对药有依赖性,所以我就自己停了药。

     停了之后,刚开始的确安然无恙,但没过多久,抑郁情绪就卷土重来。

     加上家里自从知道了我的病后,不理解、不相信,觉得我就是脆弱,就是矫情,就是在找借口不努力,一直在抨击我。

     我眼睁睁地看着我的世界四分五裂,学业失败,情绪失控,再加上家庭的不理解,让我再也无法维持表面正常的生活了。

     我的中度抑郁很快就转为了重度抑郁。

    

     最开始中度抑郁的时候,我是把心理咨询师当成救命稻草。

     我很急切地想从她那得到答案,但往往她并不会如我愿把答案直接给我,而是一步步引导我自己思考。

     之后通过她的梳理,和调整后的药物治疗,我慢慢发现,其实我是有力量自己站起来的,我自己是有能力搞清楚自己发生了什么的。她不是我的救世主,我自己才是。

     她起到的更多是引导的作用。虽然她说话不多,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我在分析自己,但每次她开口都能让我醍醐灌顶。

     就比如,我明白了从中度转重度是为了反抗原生家庭。因为原生家庭觉得我无病呻吟找借口不努力,那我就要证明给他们看。

     我太在乎他们了,所以在用自我惩罚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我。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千么!

     自我伤害不可能改变我的原生家庭对我的态度,反而会在这种执念中自我毁灭。那我为什么还要这么自暴自弃?

     因此,我觉得我要重新活一回,要涅槃重生,而不是把自我惩罚作为一种反抗手段。

     我不想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让自己受到伤害,不想要自我惩罚,更不想要用自我惩罚来惩罚别人,这样非但无法达到目的,还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通过改变自己去改变别人,荒谬又无用。

    

     重度到好转:我不再是一个人

     在这个阶段,我的咨询师做了一件让我非常感动的事。

     她给我的爸爸打了电话。

     我自己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是一定会情绪崩溃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理解也不想去理解。

     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在与全世界为敌。

     有的时候肉体的折磨并不能改变一个人,但精神的折磨,那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感,真的能让人绝望。

     她给我爸爸打电话的时候会专业地,不带个人情绪地,解释什么是抑郁症,不是脆弱,不是在找借口不努力,而是生病了,脑结构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大家要共同努力去帮助她。

     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再也不是一个人与全世界为敌了,感觉得到了支撑,自己被感受了,被理解了,被看见了。

    

     处理了最紧要的家庭问题,她和我开始面对起了我的第二个问题,情绪问题。

     她告诉我:

     “你有这些悲伤、难过、害怕都是正常的,一切都是正常的。

     人应该有快乐,也应该有悲伤。

     应该有积极情绪,也应该有消极情绪。

     只有积极情绪才是不正常的。”

     这番话,让我肯定了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

     我的朋友们也常说,觉得我是个没有情绪的人,因为他们从没见过我有什么情绪,即便偶尔见到,那也只可能是极度开心。我悲伤的一面永远被隐藏。

     正因为如此,我的朋友们觉得我不真实,就老觉得看不透我,和我交往也心里没底。

     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是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ta有血有肉。而如果一个人在亲近的人面前都没有情绪,那就真的很可怕了。

     所以呀,她教我,要“如其所是”。

     情绪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压抑,要学会表达和释放。

     之后,和她一起梳理每周发生的事,成为了我的日常,每次去见她,她都能让我感觉,我这周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看到了自己在一点点变化,也让我发现了我强大的求生欲。

    

     心理咨询,让我勇敢面对内心

     心理咨询现在对我来说,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了。

     然后我们终于面对了让我抑郁的第一个问题,我的学业。

     她说,感觉我一直在逃避。

     比如明明我产生情绪的原因是学业,那就可以直接解决学业的问题,而不是去干别的。

     但我就一直不想面对它,在这个专业里做不好,我就想换专业,甚至中间还有段我称为“放纵”的时间,那时候我除了学习啥都干了,比如去参加合唱,学习心理学,病急乱投医,四处活跃。

     然而,麻痹才可能是最大的伤。

     有句话是,“心若有枷锁,哪里都不自由”。

    

     奥黛丽赫本演的《蒂凡尼的早餐》也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到哪个州,嫁给谁,做什么工作都无关,你总是在逃离,但逃不过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我在面对本专业时遇到的挫折,在其他专业也有可能会遇到。

     就像在干某份工作的时候,总觉得不顺手,有可能就是因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快速学习能力还不够,假如换到其他行业其他岗位,这样的问题仍然存在。

     所以我需要做的是面对,而不是换专业。

    

     自我觉醒:顺着自己的本心来活

     另一方面,因为这个专业是家人强加于我的,想让家里知道因为他们错误的执念才让我这么痛苦。

     但她让我知道,和他们斗争的这个动作,是让别人来决定我的行为。是为了博取他们的理解让自己做一些事,还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还是没有自我。

     她说:“不要试图改变别人,要做自己,你不是任何一种角色,你是你自己。”

     我突然顿悟了:

     我本身就是一个存在,我不用成为什么样的,我不要设定自己是个成功的人,而是要顺着自己的本心来活。

     这一点成为了我自我觉醒的很重要的一个点。

     在明白这个道理以前,我是没有自我的,或者是不敢有自我,而想要成为别人期待的我的样子。像一个空心洋葱没有内核,把自己包裹成光鲜亮丽的样子,注重表面的光鲜而不能真实地活着。

     所以我才会用很多面具来掩饰隐藏自己,对待一类人,就拿出他们会喜欢的那个面具。

     曾经一度,我为自己伪装得很好而沾沾自喜。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没有了面具,我竟然已经不知道要如何生活了,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找不到真实的自我在哪里了。就像一个空玻璃杯在白茫茫的世界黯然炸裂。

    

     心理咨询:让我在抑郁中涅槃重生

     我得了抑郁症。这件事虽然是危机,但也让我开启了自我成长的道路。

     以前的我习惯性逃避,不想主动思考,除非形势已经足够险峻到我不得不去努力改变了,我才会被激发斗志,努力思考,跳出险境。

     心理咨询给我提供了一个很放松又很高效的环境和氛围,能让我愿意主动去思考,并且是真正地去思考。

     因为它让我知道,最终我是能自己想明白并自己疏通的。一切都是自我完成。

     所以虽然我觉得关于我的问题,70%都是我自己想明白的。但如果没有咨询师那30%的引导,我可能就想不出后来的那70%。

     所以我觉得,心理咨询就是我的启蒙者,是它逐渐唤醒了我,让我找回了真实的我。

     最后的话

     如果你也深受情绪困扰,再小的困扰都是你的危机信号,再小的困扰都值得被看见、接纳。

     张维扬老师说:“我们所感受到的每一个情绪,它都像是一个信使。既然是信使,就有让它送信的人和信里本来所蕴含的信息。”

     而心理咨询,或许是了解情绪中的信息、让情绪流动的一种可行办法。

     慢慢来,让当下的自己,得到照顾。让痛苦的情绪,得到稀释。一路探索,你终将离真实的、自由的自己越来越近。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10+年老品牌,上万来访者好评

     严守保密原则,保护来访隐私

     北上广深10+城市,数百位资深咨询师

    

    长按下方二维码,预约心理咨询


     开始你的疗愈之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看见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