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发现:“出轨”,是个好东西
2024/1/20 看见心理

    

    

     我生平体验过最“大跌眼镜”的事,是在一次年会上。

     公司财务部一位40多岁胖大姐,甩掉眼镜脱下大衣,穿着短裙,跳起了狂野的拉丁舞。

     不足一米六的她,舞出了嗨翻全场的架势,成为气氛最高点。

     大家惊叹,原来她严肃的外表下,还有如此狂放、可爱的一面。

     之所以一直记得这一幕,是因为它让我明白了:

     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的多面性和可能性,

     其中只是隔着一个「自我发现」的契机。

     日本电影《谈谈情,跳跳舞》,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绝望的中年男人,

     “出轨”后鬼使神差迷上了跳舞,

     却由此走出压抑,走上了「自我发现」的旅程。

    

     被摁进轨道的你我

     男主杉山,虽是一名普通上班族,但在多数人看来,他的中年人生,还算体面。

     是一家公司的中层干部,有个贤惠的妻子、懂事的女儿,还在40岁这年,为家里买了一个带院子的大房子。

     明明开启了不错的生活,但杉山却陷入了深深的厌倦。

     因为,自从买房后,家庭和房贷更加紧紧地捆绑着他。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想起贷款就好像卖身了一样。”

     电影中最常见的一个画面,是杉山每日上下班站在列车里,歪头看着车窗外发呆,面无表情。

    

     这像极了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轨道。

     在这个轨道里,有早已设定好的标准一生,每个时间点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上大学、找工作、买房子、组建家庭、生孩子、升职、换大房子、继续还贷……

     按照轨道生活,象征着我们的社会身份和群体认同——这是现代人最安全的生活模式。

     然而,这个轨道既是保护伞,又让我们作茧自缚,成为其中麻木自转的生物。

     这种被摁进某种生活动弹不得的感觉,没有鲜活,如同死亡。

     周围一切都是灰色的,找不到出路,生活看不到盼头,人充满无力,更严重的因此而抑郁。

     曾有一位来访者,不止一次跟我说“想去死”。

     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是优秀的女儿,优秀的员工。

     但这种生活让她深感厌倦,甚至越来越觉得一切都没意思,按耐不住想死的欲望。

     杉山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没想死,但也快要窒息了。

     按时起床,坐同一班电车去上班,坐同一个工位,做同一份工作,没太大的发展和挑战,也不会被开除。

     多年夫妻,像一个屋檐下的合伙人,妻子做好家务,他负责还贷,回到家打个招呼,各上各的床睡觉。

     这样的生活,可以用“如同好好活着,也如同已经死了”来形容。

    

     心理学家说,21世纪是一个抑郁的年代。

     对社会轨道的遵循,对群体的认同,致使一个人的抑郁,演变成一群人的抑郁。

     这是整个时代人的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说,杉山就是 “时代病人”的典型画像。

     他在日复一日的电车里通勤,犹如在一切有序的生活轨道,进行强迫性重复的城市动物。

     虽然起初的麻木不仁可以保护自己,但长期下来,只会丧失生命活力,走向迷惘。

     并且,这些被外部空间阻碍的生命能量,都在内心化为了暗流涌动。

     而人就是在平静和崩溃两者之中,陷入了精神低潮。

    

    

     在“出轨”的那天

     找到了生命的火花

     偶然一天,杉山又无聊地在电车上看着窗外。

     不料,他的视线被一个画面牢牢锁定:

     对面舞蹈室的窗口里,有一个女老师的身影。

     从那以后,他便每天忍不住看向那个窗口。

     终于在某天,他按捺不住好奇心,下车走向那个身影……

    

     美丽的女老师,意味着生命里的不由自主。

     而不由自主,意味着他从日常的轨道中,脱离出来了。

     这次“出轨”的举动,是杉山走向轨道之外生活的尝试,更是他对日复一日理性的“叛逃”。

     没想到,一开始只是出于对女老师的仰慕,将错就错报了名。

     但在一天天练习中,在其他学员的感染下,杉山却开始对跳舞有了好奇。

     最让杉山感到惊喜的,是在舞蹈室遇到了同事青木。

     青木在公司毫不起眼,经常被同事暗地里嫌弃,竟然私下学了5年的拉丁舞。

     跳舞时,他戴上一顶美洲气质假发,这位生活的失意者,马上化身为狂野的拉丁王子,卷起一场舞动风暴。

    

     还有一位从事底层工作的中年妇女欧巴桑。

     欧巴桑丈夫早死,独自一人养大了女儿。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她每天晚上都会赶去上课,还曾因为劳累过度,昏倒在教室。

     即便如此,她依然为了参加业余舞蹈比赛,坚持努力练习。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杉山第一次发现:

     舞蹈在一个人生活中,竟能如此重要,仿佛精神支柱。

     不知不觉中,杉木也开始认真起来。

     他会跟着老师一遍遍练习基础动作,会在车站、办公室、家里忘我地踱着舞步,还会去无人的广场,挺直无精打采的身躯不断旋转。

     甚至,他还答应了欧巴桑的邀约,一起去参加业余舞蹈大赛。

     在日复一日勤奋练习中,他开始逐渐感到,无趣的中年身躯,又充满了活力。

    

     这让我想起电影《心灵奇旅》中,提到的:

     每个灵魂都必须找到火花,才能允许来到地球,这就是人们活着的目的。

     有的人失去了灵魂的火花,全身上下只有头脑在疯狂工作,仿佛身体已不在。

     直到他的灵魂异化成了怪物,游荡在黑暗世界的边缘,找不到自己的家和方向。

     曾经的杉山,也是在暗夜中穿梭的灵魂。

     他从失去与身体的链接开始,失去了与自我沟通的渠道。

     直到遇到了舞蹈,他才再次找到了灵魂的火花。

    

     舞蹈,是这部电影中的另一个隐喻。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谦卑,讲究礼仪,无论何时,总是点头哈腰。

     而发源于西方的华尔兹和拉丁,讲述的却是生命的绽放和热情。

     电影让这些饱含原始冲动的身体动作,去治愈东方的内敛和隐忍,通过舞蹈的渠道,打开人内心的桎梏。

     因为,原始的快乐与内在的自我相连,而这通常是由身体的动作开启的。

     正如杉山阴差阳错迷上跳舞后,所涌现出的久违的激情。

     在我们现实中,能唤醒长久压抑带来的麻木和抑郁的,也许是我们能脱离轨道,去找到新的火花,去确认内心流动的感受。

     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欲望上的……

     唤醒它们,也就唤醒了自己。

    

    

     失落的理想与当下的快乐

     舞蹈不仅能点燃自己的火花,也能点燃他人的火花。

     杉山仰慕的女老师岸川舞,原是专业选手出身,从小便把舞蹈表演当成终身理想。

     但在一次职业比赛中,因为失误,她跌倒受伤。

     这导致她不再相信舞伴,也不再相信舞蹈,只好来到爸爸开的这家舞蹈室,教一些大叔阿姨跳舞。

     然而,这并不是她的追求。

     她一直执着于找到最好的舞伴,以求打败那次未能保护好自己的舞伴。

     因此,她除了上课,便是忧郁地站在窗口前眺望远方,拒人于千里之外。

     直到杉山的出现,一切开始有了变化。

     岸川舞开始经常在窗口看着一边等车,一边练舞步的杉山。

     这种带着谦卑的热爱,让她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召唤。

     得知杉木要去参加业余舞蹈比赛,她决定亲自指导杉山和他的舞伴。

     这样的指导,再也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发自内心对舞蹈的认真。

     在这个过程中,女老师对舞蹈的态度也在慢慢转变。

     过去,她一直认为:

     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成为最无懈可击的那个人,如果无法成为最强的“冠军”,则意味着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因为舞蹈生涯中的一次受挫,她一直郁郁寡欢不得志。

     但现在,她却从普通人对舞蹈的热爱中,明白了:

     舞蹈的意义,是让人丢掉一切束缚,去表达自己的快乐,舞出生命活力,享受当下。

    

     在影片最后,女老师邀请杉山共舞了一曲。

     正如电影中说的,舞蹈真正想对你说的其实是,来吧,享受这一刻的欢愉。

     她不再追求完美的舞姿,也不再追求完美的配合。

     只是如每个平凡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中,陶醉在和舞伴的信任和默契中。

     她又一次唤醒了舞蹈的火花,找回了对生命的热爱。

    

    

     抑郁后的繁荣

     在心理学上,有个心理现象叫「抑郁后的心理繁荣」。

     说的是,抑郁把一个人分成了两个生命阶段。

     前一个阶段,原始自我对外在境遇适应不良。

     比如难以适应社会规则,厌倦竞争,无法成为标准的成功人士等,生命活力被抑制,进入了抑郁状态;

     后一个阶段,自我经过调整和成长。

     比如提高了包容度,心态更加开放自由,更加忠于好奇心等,从中突围出来,不但重新恢复活力,反而比抑郁前活得更加自在真实。

     根据国外大样本研究:

     在经过有效心理治疗后,有3/5抑郁者依然停留在抑郁;

     但有2/5抑郁者能够到达繁荣,达到“超越普通人水平的完全心理健康”的状态。

     对于后2/5的人,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那些没有打败我的,竟然使我更加坚强了。”

     抑郁后的自我繁荣,不仅意味着抑郁的康复,还意味着抑郁后自我有一个升级。

     换句话说,因为内在有无数活力需要释放,所以抑郁也许不仅意味着失落,还意味着转折。

     而如果想要找到转折,达到升级,则在于:

     先找到一根脱轨的“钥匙”,也就是火花,然后勇敢地跳出去,一步步走向繁荣。

     抑郁阶段,就像行车到开阔的地带之前,所经历的一个黑暗隧道。

     这个隧道如此黑暗,正好可以关闭对外界的关注,全然关注自己,看清过往虚幻,确认自己的真心。

     直至在黑暗中找到生命中的火花,走出隧道。

     这时候,带着对内心真实的敏感和确认,便能够更大胆纯粹地再次投入生命,走进下一个开阔阶段。

     就如同麻木于生活的杉木。

     即便到最后,他选择了放弃舞蹈,回归家庭,但他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般压抑。

     在女儿的鼓励下,杉山开始在自家庭院中教妻子跳舞,两人距离拉近时,他轻轻地对妻子说:

     抱歉,让你寂寞了。

    

     那一幕仿佛静水流深,中年人的情感苏醒了。

     在黯淡人生中,舞蹈仿佛一束光,为落满灰的银色器具抛光,让他们对生活隐藏的激情,重新焕发生机。

     这样和谐圆满的自我,或许就是人要寻找的生命的意义。

     也许,每一个绝望无力的人,都向往过这样的忘情的时刻。

     最后,我想对那些曾经抑郁过,或依旧抑郁着的人说一句:

     祝愿你能勇敢地走出去,找到人生的另一面,爱上全力舞动时的自己。

    

     作者简介:Miss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咨询师,前大型婚恋网站主编,多家媒体心理专栏签约作者,情景式女性写作疗愈推广人,公号“Miss蘑菇姑姑”(housewife-online)。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直播预告

     如果你,

     高敏感高焦虑爱纠结

     经常感到孤独无意义

     总是莫名生气、发火

     ……

     欢迎你?

     预约3月9日晚8点的直播

     心理咨询师,将和你分享:

     疗愈内心的好用工具——心灵书写

     点击预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看见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