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的“胖子”演化史
2015/9/17 16:45:09 中国科普博览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科学范儿创客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睡觉的时候被电话吵醒的经历,心情一定非常糟糕。有实验表明,睡觉被吵醒,相当于被剥夺了26个小时的睡眠。这种事情最近就发生在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身上。但对他个人乃至整个中国科幻界来说,这不是一件糟糕的事。

     8月23日下午一点左右,刘慈欣正在睡午觉,电话响了。电话那头的编辑告诉他,他刚刚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创造了中国科幻的历史——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得该奖项。获奖作品是大家早就耳熟能详的《三体》。消息振奋人心,可惜当时是中午,如果是晚上,刘慈欣应该会走到室外,抬头看一会星空。

    

     看过《三体》的人,大多会被文章中恢弘的设定所震撼,尤其会对三体文明充满兴趣。根据小说我们得知,三体文明来自半人马座三星,天文学称为半人马座α,我国古代称为南门二。它是由甲、乙、丙三星组成的目视三合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统。因此,在科幻小说中,半人马座一直都是外来文明发祥地的热门。

     但对于不常看科幻小说的人,更为熟悉的是作为十二星座之一的人马座,即射手座。人马座是一个神奇的星座,银河系的中心(银心)就在人马座方向,所以这部分银河是最为宽广和亮丽的,吸引着无数人仰望的目光。

     实际上,人马座是银河系从其他星系吞食而来。在银河系的演化过程中,一直吸引着周围许多较小的星系,逐步将这些小星系里的恒星消化进银河系。这种说法说并非空穴来风,小星系被吞食之后,会在银河系引力作用下形成一道暗弱星流,这些星流就是控诉银河系蚕食它们的证据。一个典型的星流就是1994年发现的人马座星流,包含约计1亿颗恒星,跨度超过100万光年。

     目前为止,已经在银河系中发现了十余个星流,由几千到几亿颗恒星组成,跨度从数万光年到数百万光年不等。这些星流被科学家们戏称为银河系的“化石”,通过这些“化石”,就可以来探究银河系的形成之谜。

     一开始,银河系很小,身材很苗条,但是银河系有一个好胃口,在潮汐力场的作用下,它看见什么吃什么,通过大规模吞食完成了纵向和横向的双重发展。通常来说,我们人类管这个现象叫做中年发福,而对于银河系来说,还有一个高大上的说法,叫做“等级式结构形成”。

     那么,银河系这个吃货,到底是如何吞食星系才走样成了今天的身材?通常来说,我们人类管这个过程叫做进食,而对于那些研究银河系的专家们来说,叫做“银河系考古”。

     要吃饭,首先得有一副好牙口,才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根据星系等级式结构形成学说,驱动银河系生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包裹着星系的暗物质晕。暗物质晕会通过引力,吸引气体形式的物质向自己移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恒星,恒星发生爆炸,恒星原子则重新回到星系内部和外部,引发新一代恒星的形成。银河系的银心,最有可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银河系通过一个围绕在银心和旋臂周围的巨大球形晕,来捕捉路过的矮星系。当一个矮星系环绕银河系时,潮汐力就将其纳入晕中。矮星系越靠近核球,受到的引力越大。最后,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银河系就将矮星系中的恒星剥离出来。这些恒星一旦脱离矮星系,就会被贪吃的银河系吃掉。

    

     银河系通过吞食矮星系逐渐壮大的过程(绘图 李欣磊)

     银河系吞食星系可不像我们吃饭那么简单,它这顿饭要吃成千上万或者几亿年,随着漫长的时间推移,星系一点点被消化被分解,这些星系逐渐扩散,最终形成星流。

     银河系的考古学家们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通过“斯隆数字巡天系统”得到了一幅高质量的银河系恒星三维分布图,它可以在各个方向上,显示出恒星的距离和位置。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了解到银河系这个胖子到底吞食了多少星系。

    

     银河系全貌图(图片来自于NASA)

     现在的银河系约有150个球状星团,大多是在120亿年前,银河系演化的早期形成。在那时候,还很年轻的银河系食量非常大,甚至有些“暴饮暴食”,这些星系经过了120亿年的消化,形成了银河系今天的面貌。通过研究银河系考古,可以获得其他漩涡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线索,同时也可以揭开早期宇宙形成最初阶段的神秘面纱。

     仰望星空并不是科学家们的专享权利,人类对于太空有一种本能地着迷,在虚空寂寞的时候,在难过伤心的时候,仰望星空总是能给我们一些遥远但是温暖的安慰。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提到什么是好的科幻小说时,也曾说:“好的科幻小说应该使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宏大,让他们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来,长久地仰望星空。”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出品,转载请与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项目办公室联系(mobile@cnic.cn)。

    

     北京科普资源联盟优秀品牌推荐: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普博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