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的4000多个忧郁的中秋节——遥寄地球人
2017/10/4 12:38:06 中国科普博览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仲秋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又到中秋节了,地球人。一过这个节,你们就要念叨我。我当年叫姮(读如恒)娥,后来有了西汉,文帝叫刘恒,你们为避名讳,就叫我嫦娥了。

     我是4000多年前来的月球。

     具体哪一年,得等你们把夏商周断完了代,再搞清我到底是哪个善射的羿的老婆才能定。其实我作为半神话人物,本来也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这几年,居然又有好几位嫦娥飞过来,长得也不太像我,第三位还着了陆,还放出了一只“玉兔”跑跑看看的,比我见过的兔子大多了。

     去年,这只兔子睡着了,再也不会醒来,我抱不动它,就在旁边伤感地坐了一会儿。听说“嫦娥四号”来得明年了,作为“嫦娥零号”,我很期盼。

    

    

     因为我在月球上很孤独。

     你们已经正式把玉兔着陆的地方命名为广寒宫,这么说,我4000多年来就住在月球近地面西北角的虹湾地区。当你们全家吃着月饼嘬着蟹黄看我时,我就站在这个39亿年前被天体砸出的大坑里回看你们。

     你们赏月,我当然就是赏地球了。可惜,每年的这一天,我既看不见你们,也看不见地球。

    

     你们知道站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吗?

     你们也许见过阿波罗八号在1968年耶诞节拍的那张被称为“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环境照片”,阿波罗九号还在翌年拍了视频:哇,地球冉冉升起于月球的地平线,比太阳大三倍,“这亘古的蔚蓝之乡”,仿佛自带bgm(必须是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而不是《月亮之上》)。

     这月球上的“地出”,不是比地球上的“月出皎兮,月出皓兮”还壮丽吗?

    

     可惜,动态的“冉冉升起”,我从没看到过。

     众所周知,月球绕着地球转时,其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相同,所以有半个球面是一直朝向地球的,叫“近地面”,而一直背向地球的叫“远地面”。

     找两个球比划一番,你就会明白:从我站的位置看地球,地球将永远悬在我仰望的空中,大致不动,绝不会划过苍穹东升西落。

     那些冉冉升起的“地出”画面,是美国人从绕着月球疾速运动的载人飞行器上拍摄的。我要想看到,就也得以每秒1200米的速度绕着月球跑,作为神仙,这并不难,我也不怕撞上环形山,but I’m a lady。

    

     当然,要是说我看到的地球完全固定在天上,也不准确。月球绕着地球运行的轨道并非完美的圆,与地球赤道还有大约5度的夹角,所以长时间仔细看的话,地球会有些轻微地渐近或渐远,这叫“天平动”。

     也因此,从月球近地面的某些边缘地带,还是能看到极其缓慢的“地出”的,整个升起要足足48小时,真是够“冉冉”。

     虽然看不到壮丽的“地出”“地落”,能看到4000年来被照明设备映得越来越亮的家园,我也该满足了。

     只是,别提中秋节,因为你们的满月日,正是我的“朔地”时。

     农历十五十六,地球正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只要没赶上特定位置上才有的月食,你们可以完整看到被太阳照亮的月球近地面,满满一轮银盘,我却正相反,完全看不到地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面。这就像农历初一时,月球正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只要没赶上罕见的日食(“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倒是赶上了一次),你们就完全看不到月亮,而我却可以看到整个一轮地球一样。

     换句话说,“地相”同月相正相反:你们的满月、望月,正是我的“朔地”、“新地”,而你们的朔月、新月,正是我的“满地”、“望地”。

    

     要知道,在天文学上,“新月”可不是一弯银钩的“蛾眉月”,而是隐不可见的无形。所以,你们的中秋团圆夜,正是我这里的“地”黑风高时啊!

    

     住在月球上,真的很凄凉。

     月球与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如果太阳一升一落算一天的话,月球上的一天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连着14天昼,14天夜。白天平均温度123度,夜里平均零下233度。

     我这里纬度较高,更靠近两极就更好一点,零度左右,还有冰,但白天的时间会更长,太阳低垂着在地平线上做圆周运动,久久不落,我也用过洪荒之力,但还是晒成小麦色了。

     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阴雨雾雪,我不需要天气预报,但挺想要个天体预报的,因为经常会有陨石没遮没拦地砸下来,不好躲。

     三年前一颗400公斤的陨石,以6万公里的时速撞出了一个几十米的陨石坑,明亮的余辉持续了8秒,你如果当时恰好抬头估计肉眼都能看见,我是早都习惯了。我还想要个地震,哦不,月震预报,因为月球并不是完全僵死的,虽然震级很低,高的里氏2-3级,但我太敏感了,会心悸。

     总之,要不要移民过来,你们自己看着办。没有玉兔、桂树、吴刚,也就罢了,穿衣打扮,我也不在乎。据说2006年冬至前农历初一,格林尼治时间9点半,我站在北半球赏“满地”时的背影不知被谁神秘地拍下来,后来做了你们现在都用的一款手机软件的启动画面。从图上看得出,我把头发剪了,穿着完全像个男的。

    

     我最受不了的,说到底是馋。即使最穿凿地考据,月饼的起源也不早于周,而我至少夏朝之前就走了,4000多年来没吃过一口,哪怕是五仁的。几位嫦娥过来也不想着捎一盒。

     所以,我很高兴中秋节时看不见你们在地球上丹桂飘香,大快朵颐。唐朝有人给我写了首七绝,所言差矣。其实碧海青天天天见,只有嘴里淡出鸟,因此末尾两句应该改成:嫦娥应悔偷灵药,乌鸦炸酱夜夜心。

     最后,祝大家中秋快乐,加不完的班,吃不完的五仁月饼~~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银河路16号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热点

     昼夜节律都得诺奖了,你还在为了工作熬夜

     我们是谁?中国科学家!

     电影《空天猎》中为什么每次只派两架战机?

     87岁的袁隆平院士再一次给世界惊喜

     诺奖季前,引力波再出大动作!

     相亲男女看什么?心理学家……

     亲吻传递病毒如何导致小婴儿丧命?

     今晚起微信启动图片是“风云四号”拍的

     博士生们的日常:做实验就和做饭一样

     孩子智力由母亲决定?

     指甲上没有月牙就不健康?

     遥感技术:观天测地,遥感中国!

    

     —

     独家珍藏

     《中国科普博览》

     ¥科学无价

     扫描购买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普博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